牲畜、寵物和人類將主導未來的化石

人類及其馴養動物的骨骼將淹沒化石記錄中的生物多樣性 

肉類加工將產生獨特的化石。

安瓦爾·阿姆羅 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人類已成為地球上的主導力量,驅動物種滅絕,改變地貌和氣候。這種影響很可能比智人持續數百萬年:根據三月份發表在《人類世》上的研究,我們似乎也將在遙遠的未來主導古生物學。這項新研究發現,當前以人為中心的地質時代哺乳動物化石將幾乎完全由人類、牲畜和寵物組成。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古生物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羅伊·普洛特尼克說:“我們和我們的動物將完全淹沒哺乳動物的化石記錄。”“今天的未來化石記錄將包括大量成排行排列的人類骨骼。”

最近的研究是 2016 年一篇論文的自然跟進,普洛特尼克和他的同事在論文中研究了瀕危物種是否會最終進入化石記錄。他們發現,目前面臨滅絕威脅的哺乳動物中,只有不到 9% 的物種可能會入選。普洛特尼克說,在瞭解了哪些化石不會存在之後,他很好奇想知道哪些化石會存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他和合著者密蘇里西部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凱倫·科伊詳盡地回顧了關於人類、牲畜和野生動物的數量及其分佈如何隨時間變化的研究,包括全球範圍和密歇根州。對於後者,他們將墓地和垃圾填埋場的位置與更新世和全新世哺乳動物化石經常出現的地點進行了比較。他們還考慮了人類對遺骸的處理與自然過程有何不同。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野生動物數量在全球範圍內驟降,人類發展也在擠佔溼地和其他最有利於化石形成過程的場所。再加上地球上大量的人類和馴養動物——根據 2018 年的一項研究,所有哺乳動物的生物量中有 96% 由人類和牲畜組成——這些發現表明,野生動物在化石記錄中被代表的可能性非常低。*(普洛特尼克和科伊還預測,貓和狗也可能被儲存下來,因為它們地理分佈廣泛。)而且未來的化石可能與今天發現的大多數化石大相徑庭。例如,它們將包括來自工業規模肉類加工的鋸過的動物骨骼、墓地中完整且排列整齊的人類骨骼,以及垃圾填埋場中牲畜屍體的大量集合。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古生態學家凱特·里昂斯說,這些變化的規模之大“令人震驚”,她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當我閱讀這篇論文時,我悲傷地想到了所有我能夠使用更新世化石記錄提出的生態學問題,而這些問題將無法使用未來的化石記錄來解答。”

*編者注(5/15/20):此句子在釋出後已修訂,以糾正關於人類和牲畜佔所有哺乳動物生物量 96% 的說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