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視聽中心 |
為了維持健康的遺傳多樣性水平,動物種群需要保持足夠大的規模。然而,隨著棲息地變得碎片化,居住在那裡的種群也隨之碎片化,這可能導致遺傳變異的喪失。反過來,這會使這些種群面臨滅絕的風險。但是,如果棲息地碎片透過廊道或“踏腳石”斑塊連線起來,它們就可以作為一個單一的大型棲息地發揮作用。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這一事實的驚人證據。研究人員在今天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棲息地去碎片化如何提升了英國紅松鼠種群的遺傳多樣性。作者指出,這些發現可能對碎片化景觀中物種的保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儘管紅松鼠的數量在其他地方驟降,但在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南部仍然相對豐富,棲息在零星分佈的森林碎片中。為了評估最近種植的一片連線這兩個地區碎片的大片新森林可能對當地松鼠種群產生的影響,紐卡斯爾大學的瑪麗·L·黑爾和她的同事研究了過去一個世紀在英國收集的102張紅松鼠幹皮中的遺傳標記。來自坎布里亞地區的松鼠是關鍵,反映了 1980 年代遺傳多樣性的增加。事實證明,這種激增與一片新森林的成熟時間相吻合,松鼠顯然利用這片新森林在西部和北部森林碎片之間遷徙。研究人員報告說,景觀去碎片化確實導致了“蘇格蘭和坎布里亞基因在距離新森林地點遠達 100 公里的松鼠種群中的大量遺傳混合”。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作者總結道:“這些發現表明,在關鍵擴散距離記憶體在踏腳石網路的情況下,基因流可以透過高度碎片化的景觀非常迅速地進行。” 此外,他們觀察到,該研究表明,影響景觀連通性的人為改變可能會導致遺傳組成發生變化,“不僅在棲息地變化區域,而且在距離棲息地變化地點數百公里的種群中也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