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將一些關鍵特徵歸因於我們的父母之一:“他的運動天賦來自他的父親。” “她容易生氣——那都是她母親的。” 在這些情況下,基因是否真的在起作用是另一回事。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遺傳確實適用於情緒障礙——包括抑鬱症,僅在美國就有超過 280 萬青少年患有此病——而且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母親和女兒之間的遺傳聯絡很強。
在本週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項針對 35 個健康家庭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負責情緒調節並與抑鬱症狀表現相關的大腦皮質邊緣系統,更有可能從母親傳給女兒,而不是從母親傳給兒子或父親傳給孩子。這一發現支援了之前來自動物研究和抑鬱症臨床研究的證據,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在情緒障礙和其他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識別高危人群並採取預防措施。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副教授、主要作者富美子·霍夫特說:“我們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是第一個對整個家庭進行掃描,並掃描父母和後代,以觀察他們的大腦網路有多相似的研究。 我們可以知道,即使遺傳比我們最初認為的要複雜得多,我們是從誰那裡遺傳了眼睛的顏色。我們還會開玩笑說遺傳了固執或有條理的習慣——但我們以前從未在人類大腦網路中看到過。 [這項研究] 證明了這種新設計的衝擊力,具有巨大的潛力。”
霍夫特引用了蘇斯博士的兒童讀物《霍頓孵蛋記》——書中,一頭大象代替真正的母親坐在鳥蛋上,結果孵化出一隻雜交的大象鳥——作為這項研究的卡通例子。自然和後天的力量都在發揮作用。“重要的是,它顯示了產前對後代的深遠影響,而我們經常忘記這一點,”霍夫特補充說。“產前投入在最嚴重的情況下被考慮,例如酒精和吸菸。但這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母親承受壓力會影響她孩子的結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今天釋出的建議特別重要,其中包括對孕婦和新媽媽進行抑鬱症篩查。雖然該建議主要是對“後天”因素在等式中作用的擔憂的回應,但霍夫特試圖解開生物學如何發揮其作用。
霍夫特和她的團隊對研究中的每個家庭成員進行了核磁共振腦部掃描——所有參與者都很健康,並且沒有被診斷出患有抑鬱症——並檢查了皮質邊緣系統中的體素或離散體積單位。他們發現,杏仁核、前扣帶皮層、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和海馬體(皮質邊緣系統的所有部分)的灰質體積之間的關聯在母女配對中比在任何其他親子配對中都大得多,這反過來可能表明,在像抑鬱症這樣的情緒障礙中,存在顯著的女性特有的母系傳遞模式。“這些結果非常有趣和令人興奮,”魁北克大學奧塔韋分校心理教育和心理學系的教授熱納維芙·皮謝說,他研究了抑鬱症代際傳遞的不同方面,特別是父母照料和懲罰行為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但我們在解釋這些結果時必須保持謹慎,”她說。“首先,只研究了 35 個家庭,而且這 35 個家庭都是健康的家庭。 我們不能確定這些結果可以推廣到抑鬱症家庭本身。 我們必須等待未來對抑鬱症母親的研究,看看我們是否會得到類似的結果。”
而且,正如霍夫特所指出的那樣,雖然這項研究確實顯示了代際傳遞模式,但它沒有區分手中的影響型別:遺傳、產前或產後影響或這三者的某種組合可能是原因。“不僅僅是一個因素,而是許多風險因素的累積,這些因素在導致兒童出現抑鬱症狀方面發揮作用,”皮謝補充說。霍夫特的團隊計劃透過檢查使用不同形式的體外受精的家庭中父母和兒童的 MRI 掃描來解決新研究中的這一限制。
目前的研究也為未來的研究打開了大門。霍夫特特別興奮地考慮將這項研究的設計不僅應用於其他精神健康狀況,例如自閉症,而且還應用於更好地瞭解我們的成癮和獎勵系統,甚至我們的語言能力(例如,區分語言,一種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存在並且可能嵌入我們的基因中的先天能力,以及閱讀,一種相對較新的技能)。
“這些結果從預防的角度來看也很有趣,”皮謝說,“因為將來它可能有助於我們識別和定位患有抑鬱症等疾病風險較高的女孩,然後能夠可能預防抑鬱症狀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