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銀河嗎?也許見過,但是你有沒有在“大白路”——或者任何“大白路”:時代廣場、皮卡迪利廣場或秋葉原——看到過它?一個名為“地球之夜”的公民科學研究專案表明,大部分城市人口——現在佔地球70億人口的一半以上——無法在浩瀚的宇宙虛空中觀察到那條乳白色的星帶,我們銀河系的家園。相反,我們面對的是現代夜晚的黃色霧霾,偶爾會有一些額外的明亮恆星或行星點綴。
當然,問題在於人造照明使夜晚變成了白天。
為了更好地瞭解光汙染的程度,一個國際研究人員聯盟利用衛星資料,透過捕捉大氣層的橫截面切片,繪製了全球的人造光地圖。光汙染最嚴重的地區當然是大城市,無論是從波士頓延伸到華盛頓特區的特大城市,還是上海外灘閃爍的燈光。該地圖可能有助於更好地定位地面望遠鏡和其他用於觀測夜空的儀器,以及其他黑暗天空問題,如動物行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仍然有黑暗的避難所。由於遠離美國西南部最大的城市,國際暗夜協會在2月份將加利福尼亞州的死亡谷國家公園命名為世界上最大的暗夜公園。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喬納森·賈維斯在宣佈該命名時說:“死亡谷是一個讓人驚歎地凝視銀河系廣闊無垠的地方,跟蹤月食,跟蹤流星雨,或者只是反思你在宇宙中的位置。”
其他逃離的地方從奈米比亞到新墨西哥州都有,但根據新的地圖,它們正在減少。雖然光汙染是進步的標誌——電力帶來的夜間照明——它也是浪費的記錄:人造光向上照射,而不是僅僅照亮下面的東西。解決方案很簡單——更好的照明設計——並且具有節省能源的額外好處。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在2009年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站在全球城市夜間分佈的投影前觀察到:“光的方向錯了,它應該向下而不是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