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孩子們抗議,但強制執行早睡時間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益。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允許較晚睡覺的青少年更容易患抑鬱症——可能僅僅是因為他們沒有獲得足夠的睡眠。
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父母允許午夜或更晚睡覺的青少年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比父母要求晚上 10 點前睡覺的孩子高出 24%。夜貓子有自殺念頭的可能性也高出 20%。
午夜或更晚睡覺的青少年平均睡眠時間為七個半小時,而晚上 10 點或更早睡覺的青少年平均睡眠時間為八小時十分鐘。儘管在控制父母的婚姻狀況和貧困程度之前,較晚的睡前時間和抑鬱症之間的關聯更大,但在考慮到這些因素以及青少年對其父母的關心程度的看法之後,這種關聯仍然具有統計學意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著眼於父母強制執行的睡前時間——而不是簡單地記錄睡眠時間——以排除抑鬱症導致一些孩子睡眠不足的可能性,而不是相反。
早期的工作支援了睡眠不足可能導致抑鬱症的觀點。倫敦大學的研究表明,患有失眠症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匹茲堡大學對有遺傳性抑鬱症風險的青少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復原力的一個生物學預測指標——換句話說,不患抑鬱症——是充足的睡眠。儘管睡眠不足不太可能是導致青少年情緒低落的唯一原因,但在那些有遺傳或環境易感性的人群中,睡眠不足可能會增加風險,而令人滿意的休息可能具有保護作用。
最近在沃爾特·裡德陸軍醫療中心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行的研究開始梳理出原因。在腦部掃描期間,睡眠不足但身體健康的受試者顯示,杏仁核(大腦的情緒中心)的活動增加,而前額葉皮層(一個將我們的經歷置於背景中的區域,並因此使我們理性)的活動減少——這與抑鬱症患者身上看到的改變相同。在一項軍隊研究中,受試者開始出現抑鬱症症狀,而伯克利的受試者在面對令人不安的影像時,比休息充分的參與者更加痛苦。
哈佛醫學院附屬麥克萊恩醫院的心理學家威廉·D·“斯科特”·基爾戈爾解釋說,所有這些神經生物學影響可能對青少年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基爾戈爾是軍隊研究的合著者。他解釋說,隨著青少年應對日益複雜的日常生活,他們比年幼的孩子或成年人需要更多的睡眠,因此“睡眠不足尤其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