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海豹吸食晚餐

像鯨魚一樣,這種南極捕食者可以用篩狀牙齒從水中濾食小型獵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豹海豹 (Hydrurga leptonyx) 是南極洲的頂級捕食者之一。它用鋒利的犬齒咬住企鵝和較小的海豹,然後反覆將它們撞擊海面,將其剝皮和肢解。但現在看來,這種海豹也具備捕食小型獵物的能力。

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戴維·霍金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豹海豹像鯨魚一樣以磷蝦為食,它們將磷蝦吸入口中,然後透過特殊的牙齒進行過濾。其他科學家根據海豹牙齒的形狀和排列預測了這種行為,但這是首次觀察和拍攝到這種行為。研究人員的結果發表在《極地生物學》上。

透過在兩種攝食方式之間切換,豹海豹既可以從南大洋食物鏈的頂端也可以從底部進食。“這相當於獅子獵殺斑馬,但也經常以螞蟻或白蟻為食,”墨爾本維多利亞博物館的埃裡希·菲茨傑拉德說,他參與了這項研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你可能會認為豹海豹在不專注於大型或小型獵物上會犧牲一些東西,但作者令人信服地論證說,它是一個雙重專家,”弗吉尼亞州漢普登-悉尼學院的生物學家亞歷山大·韋思說。“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豹海豹如此成功。”

從鯨魚到海豹
霍金、菲茨傑拉德和莫納什大學的阿利斯泰爾·埃文斯研究豹海豹,因為它們的後犬齒呈三叉戟形,類似於古代化石鯨魚,如Janjucetus,研究人員對這些鯨魚的攝食習慣很感興趣。由於人們認為海豹使用它們的後犬齒從水中濾食磷蝦,因此史前鯨魚也可能這樣做。但當霍金查閱文獻以證實這一點時,“很明顯,沒有人真正觀察到豹海豹在水下捕食磷蝦等小型獵物。”

為了做到這一點,霍金前往澳大利亞悉尼的塔龍加動物園,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飼養豹海豹的機構。到達那裡後,他向常駐海豹凱西和薩賓展示了四條小魚,它們的頭部從一個塑膠盒中伸出來。第一次嘗試時,薩賓就將一條魚吸出,並透過她的嘴兩側排出多餘的水。霍金打電話給他的團隊:“是的,它們確實會這樣做,沒錯!”

凱西和薩賓反覆使用了相同的技術。它們厚實的嘴唇使它們能夠產生吸力,而它們相互鎖定的三叉戟形牙齒在動物撥出吸入的水時,可以將攝入的魚或磷蝦困住。加州海獅缺乏如此複雜的牙齒——當向它們展示相同的魚類誘餌盒時,它們經常會隨著水一起從嘴的兩側噴出獵物。

有間接證據表明,野生豹海豹的行為與兩隻圈養海豹相同。該團隊檢查了 26 只野生成年海豹的頭骨,發現雖然它們的抓握犬齒經常磨損,但後犬齒的磨損跡象較少,這與它們作為篩子的作用相符。

雖然該團隊看到圈養海豹一次只吸食一條魚,但動物似乎很可能透過利用它們靈活的脖子襲擊魚群的中心來大量攝入磷蝦。在大型獵物供應短缺的地區,磷蝦可能佔豹海豹飲食的 83%。解剖發現,一隻個體胃中有超過 10,000 只新鮮捕獲的磷蝦。“要一隻一隻地捕捉這麼多磷蝦,真是太不容易了!”菲茨傑拉德說。

研究人員現在計劃觀察野生豹海豹的相同行為。“前往冰層進行考察是必要的,”霍金說。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 2012 年 10 月 29 日首次發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