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來自舊西部時代的諺語——當空氣中“鉛”含量升高時保持警惕——現在可能在更字面意義上成為現實。科林斯堡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保羅·斯特雷特斯基和坦帕南佛羅里達大學的邁克爾·林奇發現,空氣中鉛含量升高與更高的謀殺率相關。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本週線上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
研究人員從環境保護署 (EPA) 收集了 1990 年美國所有 3,111 個縣的空氣中鉛濃度資料,並將其與來自疾病控制中心 (CDC) 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的同年兇殺案記錄進行了匹配。在他們的分析中,他們排除了其他汙染物和可能影響犯罪率的指標(包括貧困水平、種族和教育程度)的影響。結果表明,較高的謀殺率與空氣中鉛含量較高在統計學上相關。事實上,在空氣中重金屬含量最高的縣,謀殺案的發生率高達 4 倍。
鉛中毒(也稱為鉛中毒症)的影響通常包括癲癇發作、智力遲鈍,以及兒童中可能致命的腦病。長期接觸金屬的成年人也已知會患上多種症狀,其中包括厭食症、腹部疾病和性格變化。然而,最近對幼兒和學生的研究表明,長期接觸低濃度空氣中的鉛也可能導致攻擊性和暴力行為的傾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JAMA》論文的作者寫道:“這項研究的結果有助於解決關於鉛在……暴力行為中所起作用的新興且有爭議的問題。”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兇殺案的人往往暴露於環境中更高水平的鉛。” 然而,他們告誡說,還需要基於個人統計資料(而非地理資料)的進一步研究。 例如,他們承認,研究中使用的兇殺率代表的是受害者的居住縣,而不是兇手的居住縣,這是一個可能引入誤差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