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早已知道,反覆接觸含鉛物質會對身體產生有害影響。但今天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這種物質的長期影響,表明即使在停止接觸鉛二十年後,接觸鉛仍可能導致大腦功能逐漸衰退。研究結果對導致所謂“正常衰老”的因素提出了質疑。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布萊恩·S·施瓦茨和他的同事跟蹤了 535 名前製造業工人,他們平均接觸鉛八年,但在過去 16 年中沒有接觸過這種物質。他們將這組人與來自同一社群的 118 名未接觸過鉛的個體組成的對照組進行了對比。在對參與者血液和骨骼中的鉛含量進行了為期四年的研究並進行了神經行為測試後,研究人員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在前鉛工人身上發現的平均骨鉛水平的影響就像大腦衰老了五年,”施瓦茨說。“由於這些衰退是在停止接觸鉛很久之後才看到的,這表明鉛對大腦的影響是漸進的。” 研究人員注意到兩組人在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
施瓦茨進一步指出,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鉛等化學物質如何影響兒童。他說,這項研究是第一個調查成人接觸此類化學物質造成的長期問題的研究。此外,他觀察到,“我們一直稱之為‘正常衰老’的現象,實際上可能部分是由於過去接觸過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或其他因素造成的。” “這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健康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在相關新聞中,伊利諾伊州內珀維爾健康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宣佈,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八縷頭髮的分析顯示,鉛含量極高。這位作曲家一生都在尋找治療多種疾病的方法,包括腹痛、抑鬱和易怒——所有這些都是鉛中毒的特徵。這項新研究也沒有找到證據來支援貝多芬患有梅毒的可能性,一些學者曾提出梅毒是他患病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