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思考得慢一點,我們處理多工的能力變弱,記憶力也變得有點不穩定。這種認知轉變與大腦最外層皮層的穩定、廣泛的變薄有關。然而,這種變化並非不可避免。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所謂的“超級大腦”在衰老過程中保持著良好的記憶力和較厚的皮層。
研究人員認為,研究“超級大腦”與眾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助於揭示健康大腦衰老的秘密,並提高我們對衰老過程出錯時會發生什麼的理解。“關注成功衰老可以為我們提供生物標誌物,用於預測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患者的韌性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哈佛醫學院神經科學家、研究合著者亞歷山德拉·圖魯託格盧說。
圖魯託格盧和她的團隊對一組年齡在 60 歲至 80 歲之間的 40 名參與者和 41 名年齡在 18 歲至 35 歲之間的參與者進行了標準的回憶測試。在年齡較大的參與者中,有 17 人的表現與比他們年輕四到五十歲的成年人一樣好甚至更好。當研究人員檢視“超級大腦”的大腦 MRI 掃描時,他們發現他們的大腦不僅功能更像年輕的大腦,而且看起來也非常相似。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尤其有兩個大腦網路似乎受到了保護,免於萎縮:預設模式網路(有助於儲存和回憶新資訊)和突顯網路(與引導注意力和識別重要細節有關)。事實上,這些區域越厚,“超級大腦”的記憶力就越好。
這些結果於 2016 年 9 月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證實了之前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這些區域是大腦中重要的通訊樞紐。研究結果並未解釋為什麼“超級大腦”擁有這些較厚的皮質區域,儘管很可能是遺傳因素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結合。
西北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艾米麗·羅加爾斯基也研究“超級大腦”,但未參與這項新研究。她說,如果其他研究證實,“超級大腦”中抗萎縮大腦區域的發現可以為未來研究與衰老相關的大腦變化提供目標。她指出,“我們將能夠更好地研究使‘超級大腦’皮層更厚及其思維保持良好狀態的細胞、分子和遺傳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