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世界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於週一在肯亞奧爾佩傑塔保護區去世,享年 45 歲(犀牛年齡中的老年),該保護區位於內羅畢以北約 130 公里處。這隻動物的健康狀況在過去一個月裡一直在惡化,最近急劇惡化,以至於它無法站立,促使獸醫團隊決定對其進行安樂死。這隻犀牛出生於南蘇丹的尚比,在野外漫遊兩年後被捕獲,並被帶到捷克共和國的德武爾克拉洛韋動物園。34 年後,它被轉移到奧爾佩傑塔保護區。
這隻獨一無二、威嚴、受保鏢保護的野獸深受全世界許多人的喜愛——它的死是對人類對動物威脅的嚴峻提醒。20 世紀的偷獵者幾乎消滅了這個白犀亞種 (Ceratotherium simum ssp. cottoni) 的大部分種群,主要是為了它們的角,這些角被用於中國傳統保健療法。20 世紀 60 年代,有 2000 多隻這種動物在野外漫遊,但到本世紀末,它們的數量已降至幾十只。今天僅存的北方白犀是兩隻圈養雌性——蘇丹的女兒納金和孫女法圖。它們都無法自然繁殖後代。
現在,研究人員希望透過人工授精納金和法圖的卵子(使用從雄性北方白犀牛冷凍的精子),然後將受精卵植入雌性南方白犀牛體內來維持這個亞種的生存——南方白犀牛亞種也曾受到威脅,但由於保護工作,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去年,作為為這種體外受精嘗試籌集資金的運動的一部分(專家表示這可能花費高達 900 萬美元),蘇丹開設了一個 Tinder 帳戶,人們可以透過右滑來捐款。截至週二晚些時候,奧爾佩傑塔保護區尚未更新其網站,網站上仍然寫著“參觀最後三隻北方白犀牛”——這是一個正在滴答作響的鬧鐘,一些人類正在拼命地試圖為其增加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