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 - 近 200 個國家週一啟動了全球氣候談判,旨在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的拯救時間已經不多。科學家們認為,溫室氣體排放是導致海平面上升、強烈風暴、乾旱和作物歉收的原因。
儘管氣候科學家發出的警告日益嚴峻,但各國多年來一直爭執不下,取得重大進展的希望渺茫。外交官們也懷疑東道主南非是否有能力促成在德班舉行的為期至12月9日的艱難談判。
貧窮國家表示,富裕國家透過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致富,它們必須被允許透過發展來擺脫貧困。發達國家則表示,如果世界想要阻止危險的氣候變化,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大型發展中經濟體必須接受排放目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而且風險很高。
聯合國本月釋出的兩份報告稱,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已達到創紀錄水平,而全球變暖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洪水、更強烈的氣旋和更嚴重的乾旱。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表示,如果各國政府未能控制排放,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會上升 3-6 攝氏度,這將隨著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
報告稱,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增長 80%,到 2050 年二氧化碳 (Co2) 排放量將增加 70%,而運輸排放量預計將翻一番,部分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對汽車的需求激增。
《京都議定書》要求大多數發達國家承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以減少導致地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在德班舉行的會談是在該協議的第一階段於 2012 年結束之前,制定新一輪目標的最後機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告訴代表們:“這似乎不可能,但你可以做到。”
小步前進
外交官們希望在為幫助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非洲和小島嶼國家提供資金方面取得一些進展。
富裕國家已承諾到 2020 年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的氣候資金。但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反對綠色氣候基金的某些方面,該基金將幫助處理這些資金。
一些富裕國家也有可能承諾更大幅度的減排。
但打擊歐元區和美國的債務危機使得這些國家不太可能提供更多援助或實施可能損害其增長前景的新措施。
環境保衛基金(EDF)國際氣候專案主任詹妮弗·哈弗坎普表示:“鑑於當前全球政治和經濟形勢,《京都議定書》的續簽極不可能。但這不能成為世界袖手旁觀,無所作為的藉口。”
任何協議都取決於世界最大排放國中國和美國是否同意在 2015 年之前達成一項更廣泛的協議下的約束性行動,而兩國多年來一直抵制這一行動。
俄羅斯、日本和加拿大表示,除非最大的排放國也這樣做,否則它們不會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第二個承諾期。
特使們表示,可能會達成一項新的具有約束力的目標協議,但只有歐盟、紐西蘭、澳大利亞、挪威和瑞士可能簽署
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表示:“如果德班推遲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並在 2020 年之前關閉提高減緩力度的機會,那麼我們許多小島嶼國家將從字面上和比喻上註定要失敗。”
儘管各國做出了各自的減排承諾和《京都議定書》,但聯合國、國際能源署和其他機構表示,這些措施不足以阻止地球氣溫升高超過工業化前時期 2 攝氏度,科學家們認為,超過這個臨界值,氣候將面臨變得不穩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