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啟用小鼠的殺戮本能

刺激動物大腦的特定區域可以觸發包括啃咬和抓取在內的捕食行為

捕食性動物經常攻擊和殺死它們的食物——但是控制這些行為的大腦回路仍然未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似乎可以開啟小鼠捕食本能的開關。當齧齒動物大腦的某些部分受到光刺激時,小鼠表現出一系列複雜的狩獵活動。

捕食行為,例如抓取和啃咬,對於自然紀錄片的愛好者來說很熟悉,但涉及的大腦回路仍然是一個謎。之前的研究發現,當老鼠捕獵時,大腦中一個杏仁狀的區域——中央杏仁核,與產生包括恐懼在內的情緒有關——會被啟用。研究人員想知道杏仁核本身是否控制著捕獵行為,1月12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確實如此。

為了啟用小鼠的中央杏仁核,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伊萬·德·阿勞霍和他的同事使用了一種名為光遺傳學的技術。首先,他們用一種病毒感染小鼠,這種病毒使它們大腦中的神經元對藍光敏感。然後,研究人員使用一根微小的光纖將藍雷射照射到杏仁核上。這促使動物繃緊它們的下頜和頸部肌肉。當研究人員刺激大腦的其他部分時,這種行為並沒有發生。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雷射開啟時,小鼠會捕獵所有放在它們路徑上的東西,從蟋蟀等可食用零食到瓶蓋等非食物物品。當他們用化學遺傳學觸發杏仁核時,研究人員觀察到了相同的活動,這是一種類似於用分子而不是光刺激神經元的技術。即使沒有獵物,狩獵和進食行為也會發生。當空籠子裡的小鼠的杏仁核被啟用時,它們會停止正在做的事情,擺好前腿,好像在拿著食物,並移動它們的嘴,好像在咀嚼。

朋友還是食物

但這並不意味著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貪婪、嗜血的小鼠的神經迴路,德·阿勞霍說。“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也許這只是一種普遍的侵略行為。或者也許我們只是讓老鼠非常飢餓。”

所以團隊對此進行了測試。雖然光刺激的小鼠比單獨留下的小鼠捕獵更多,但兩組的攝食量相同。而且雷射啟用的小鼠仍然可以區分朋友和食物:“當它們與其他小鼠在一起時,它們可能會變得更加好奇,但我們沒有觀察到任何攻擊,”德·阿勞霍說。這讓他相當肯定,實驗正在觸發捕食,而不是飢餓或攻擊。

馬薩諸塞州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凱·泰說,這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捕食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行為。“它不僅是生理上的,它還包括狩獵、啃咬、釋放和進食。這些是需要大量資訊的運動序列,所以你能夠透過這種粗略的操作獲得這種行為,真是了不起。”

開啟大門

科學家們曾經認為中央杏仁核在行為方面的作用僅限於恐懼。但現在的研究表明,大腦的這個區域與許多複雜的行為有關,例如梳理。泰認為,捕食是它可以觸發的眾多事物中的又一個例子。

她說,由於中央杏仁核涉及許多不同的行為,未來的研究需要梳理出參與捕獵的精確神經元迴路。“中央杏仁核與逃跑和飛行有關——這與此完全不同。”她解釋說,捕獵動物正在尋找獎勵,而處於逃跑或飛航模式的生物則在積極地避免某些東西。

泰想知道控制這兩種行為的電路之間有多少重疊。她認為杏仁核可能充當“門”,阻擋大腦背景中不斷執行的各種程式。如果是這種情況,德·阿勞霍和他的同事可能已經發現了狩獵行為的門。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2017年1月12日首次發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