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野生動物棲息地變得越來越破碎。作為回應,許多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認為,至少,開發商應該保留連線分隔棲息地的土地,使其保持未受干擾的狀態,以改善剩餘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但是,這些棲息地廊道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尚不清楚,因為對其影響的科學研究都是小規模進行的,或者未能控制諸如為廊道選擇的土地型別等混雜因素。現在,一項大型研究的結果可能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野生動物廊道增強了關鍵的植物和動物相互作用,並顯著增加了植物授粉。
在他們雄心勃勃的實驗中,佛羅里達大學的約書亞·J·特克斯伯裡和他的同事在南卡羅來納州薩凡納河遺址(一個聯邦政府保護的研究區)建立了八個相似的景觀。每個地點都以五片被成熟森林環繞的採伐和燒燬的地面植被為特色(參見影像以獲得鳥瞰圖)。為了測試斑塊之間的相互作用,該團隊在中心地點種植了雄性冬青樹,在周圍的四個地點種植了雌性冬青樹,其中一個地點與中心斑塊相連。冬青樹並非森林中自然存在的植物,雌性植物只有在授粉後才能結果。與未連線斑塊中的植物相比,與透過廊道連線到中心斑塊的田地中的植物結果更多:產生漿果的花朵比例高出 69%。
研究人員還測試了廊道對鳥類傳播種子的影響。在用熒光燈下可見的粘性粉末標記了中心斑塊中的數千顆種子後,科學家們分析了含有攝入種子的鳥糞,以追蹤動物的行蹤。根據報告,在連線的斑塊中收集到的熒光糞便樣本比在孤立的斑塊中多近 20%,這表明廊道促進了鳥類的移動。特克斯伯裡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些廊道確實有助於連接種群,理論上,它們應該有助於維持日益破碎的景觀中存在的種群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