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魚類種群岌岌可危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於週末漁民來說,關於“溜走的大魚”的傳說有很多。今天《自然》雜誌發表的新發現表明,大魚確實很難捕撈。但令人不安的是,結果表明,這是因為世界上的大型魚類——金槍魚、馬林魚、旗魚、鯊魚、鱈魚和庸鰈等——受到了工業化漁業的過度捕撈,其中 90% 已經從海洋中消失。

工業化捕撈已經影響到個別物種,例如紐芬蘭海岸附近的北大西洋鱈魚,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新斯科舍省達爾豪西大學的蘭森·A·邁爾斯和德國基爾大學的鮑里斯·沃爾姆在全球範圍內研究了過度捕撈的問題。他們進行了一項為期 10 年的研究,彙集了過去 47 年中世界所有主要漁業的資料集。分析包括來自四個大陸架和九個海洋系統的大型掠食性魚類種群的生物量估計。該團隊確定,在商業捕撈作業的最初 15 年內,商業漁業平均減少了 80% 的魚類種群。例如,在泰國灣,商業拖網捕撈的最初五年內,60% 的大型鰭魚、鯊魚和鰩魚消失了。邁爾斯指出:“自 1950 年以來,隨著工業化漁業的興起,我們已迅速將資源基礎減少到不足 10%——不僅在某些地區,不僅針對某些魚群,而且針對從熱帶到兩極的整個大型魚類物種群落。”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發現歸類為保守估計。原因之一是,儘管技術顯著進步,但延繩釣的捕撈率在 10 年的時間跨度內下降了 10 倍。為了阻止這場浩劫,作者建議,有必要全面減少每年捕殺的魚類百分比,可能需要減少多達 60%。雖然理論上很簡單,但將這些指導方針付諸實踐將需要全球合作,並願意放棄短期利益以換取長期繁榮。但邁爾斯說,忽視這個問題可能會是災難性的。“如果目前的捕撈水平持續下去,”他評論道,“這些偉大的魚類將重蹈恐龍的覆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