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傢伙在想什麼?他知道我知道的嗎?我們大多數人在四歲時就發展出推斷他人想法的能力,這是“心理理論”的標誌。科學家們早就知道語言的習得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但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社會經驗是否可以替代它。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它不能。
韋爾斯利學院的珍妮·派爾斯和她的同事研究了尼加拉瓜的聾人成年人。一些參與者學習了尼加拉瓜手語(NSL)的早期、基本形式,而另一些參與者則精通更復雜的NSL形式,其中包括心理狀態術語,例如“知道”和“思考”。派爾斯和她的團隊讓所有手語使用者都接受了一項所謂的錯誤信念測試,其中手語使用者觀看了一系列圖片,這些圖片顯示兩個男孩在一個房間裡玩耍並將玩具藏在床底下。當其中一個男孩離開房間後,另一個男孩將玩具移到不同的位置。然後,研究參與者必須在兩張圖片之間進行選擇以完成系列:第一張圖片顯示返回的男孩在重新進入房間時在其原始位置尋找玩具,第二張圖片顯示他在新位置尋找玩具。
那些掌握複雜手語技能的尼加拉瓜人比那些語言技能較差的人更可能選擇第一張圖片——表明理解錯誤信念。此外,在早期手語使用者提高其NSL知識的兩年期間之後,他們在錯誤信念任務中表現得更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派爾斯說,這些發現支援了這樣一種假設,即雖然對他人知識和信念狀態的隱含理解在生命早期就發展起來,但需要高階語言“來解鎖有效利用它的能力”。
注意:這個故事最初以“閱讀思維”為標題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