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可能會Override人類與生俱來的空間認知

人類是否天生具有理解廣闊世界中空間關係的某些內在能力,這是一個困擾思想家的問題,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代。所謂的先天論者主張這種內在的理解,而其他人,特別是已故的本傑明·沃夫,則認為空間理解是由後天習得的語言指導的。透過比較不同語言背景的人以及幼兒與大型猿類的空間策略,研究人員發現了中間道路的證據:人類確實具有內在的空間策略,但它可以被語言Override。

荷蘭奈梅亨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丹尼爾·豪恩和他的同事首先測試了12名荷蘭成年人和12名大約八歲的兒童。該團隊將他們與奈米比亞科伊桑狩獵採集民族海孔人的類似數量的成人和八歲兒童進行了比較。他們語言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他們如何描述空間。像大多數歐洲人一樣,荷蘭人依賴於所謂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結構,其中空間是從說話者的角度描述的。例如,“球在樹的左邊。”另一方面,海孔人通常依賴於所謂的絕對結構,其中空間是從與觀察者無關的方向系統描述的。例如,“球在樹的北邊。”

受試者觀看了一位面對他們的研究人員將一個積木藏在五個杯子中的一個下面;然後他們試圖在他們面前的其他五個杯子下找到類似的積木。但是他們的積木可能被發現的位置是不同的: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測試條件下,如果研究人員將積木放在最靠近他的最左邊的杯子下面,那麼它將在最靠近參與者的最左邊的杯子中被發現。在以物體為中心的測試條件下,積木與所謂的地標(例如實驗者或分隔兩組杯子的螢幕)保持相同的關係。最後,在以地理為中心的測試條件下,如果積木被藏在面對研究人員的西北杯子下面,那麼它的對應物可以在面對受試者的西北杯子下面找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每個受試者在每種條件下都進行了 10 次測試,正如預期的那樣,所有年齡段的荷蘭人在相對條件下表現更好,而所有年齡段的海孔人在以地理為中心的條件下表現更好(儘管海孔成年人在任何條件下表現都不太好)。豪恩指出:“即使這項測試對海孔人來說可能很奇怪,他們仍然表現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並且更喜歡用一種方式而不是另一種方式來解決它。”“我們文化和他們文化之間有趣的區別在於這種偏好的方向性。”

但是豪恩也擴充套件了這個實驗,以確定我們最近的親屬——大型猿類——是否對一種或另一種策略有共同的內在偏好。研究人員將大型猿類與 12 名接近五歲的德國兒童進行比較測試,發現當隱藏的積木在與周圍環境保持相同空間關係的杯子下找到時,所有人的表現都最好。事實上,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條件下,只有接受測試的六隻猩猩的表現優於偶然水平。豪恩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論文中總結道:“所有屬都更喜歡環境中心化的空間關係處理,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關係處理。”

當然,問題仍然存在,例如歐洲語言如何Override內在偏好,以及為什麼海孔成年人更密切地遵循這種偏見反而表現不佳。豪恩解釋說:“我認為這再次與抽象測試情境對歐洲人來說是家常便飯,而對海孔人來說卻非常奇怪有關。”“所以這是我的預測:如果我們測試另一種文化,他們的標準化教育程度同樣有限,但使用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語言,他們的表現應該比海孔人更差。我馬上就會著手研究。”例如,豪恩可能會測試卡拉哈迪語的 speakers,卡拉哈迪語是一種班圖語,使用者居住在海孔人居住地幾百公里範圍內。但答案可能不像非此即彼那麼簡單:“我認為其他原始人類物種和我們自己可能都有幾種不同的空間概念化方式,這些方式是共存的,”天普大學心理學家諾拉·紐科姆指出。“對於智人來說,語言會影響在這些測試情境中強調什麼意義以及認為打算表達什麼意義的平衡。”

她補充說:“我們需要解決這場辯論的是,透過實驗揭示我們自己和其他物種在任務變化方面的靈活性水平。” 英語讀者可以理解對所涉及的各種空間策略的討論這個簡單的事實意味著,我們至少必須能夠理解和運用不同的方法,這對大多數其他語言使用者來說也是如此。這可能就是研究人員著手尋找的普遍能力:“我將開始尋找在大型猿類中人類獨有且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事物,”豪恩指出。“普遍性很難證明,但我會盡力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