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從安第斯山脈一個小湖泊的深處提取出了前印加時期銀冶煉的證據,這些證據距今已有近1000年曆史。在玻利維亞的洛巴託湖中發現與冶煉相關的金屬表明,早在15世紀印加人在該地區開始他們的銀工業之前約400年,人們就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銀礦開採。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這些發現,澄清了新世界技術的記錄,這些記錄曾因與西班牙征服相關的廣泛掠奪和回收而部分遭到破壞。
匹茲堡大學的馬克·阿博特和阿爾伯塔大學的亞歷山大·沃爾夫在位於殖民時期礦業中心波託西附近的11米深的洛巴託湖底部的沉積物岩心中檢測到了鉛、銻、鉍、銀和錫的痕跡。研究人員利用放射性元素的測量方法,對岩心中的一段74.5釐米長的部分進行了年代測定,並記錄了與冶煉相關的金屬含量增加,這種增加始於公元1000年之後不久。
印加人使用的冶煉工藝利用了一種名為“huayra”的風力鼓風爐,而前印加社會使用的任何技術可能都具有一些相似之處。這個過程包括利用風力來增強木炭燃料的火焰,從而熔化複雜的礦石。感興趣的金屬——在本例中是銀——可以被分離出來,但在這一過程中,礦石中的各種金屬會被揮發。這些蒸發的顆粒最終從空氣中落下,並地層學地沉積在湖泊沉積物中。阿博特說,他的樣本中金屬含量與歷史記錄的殖民時期冶煉興起以及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的大規模錫生產之間的相關性,證明了他的方法的可靠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地區冶煉開始時間的提前表明,儘管現存的前印加銀器文物稀少,但波託西周圍的銀工業可能已經啟動並執行。阿博特認為,大約在公元1100年崩潰的蒂瓦納庫文化可能已經大規模地冶煉銀,但他告誡說,之前的考古工作並未證實這一點。那麼,前印加時期的銀都去哪兒了呢?“我們透過推斷認為,唯一合理的事情就是它已經被回收了,”阿博特評論道,“首先是被印加人回收,然後是被西班牙人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