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非洲人會發出點擊聲,但說英語的人不會。這是關於點選聲的傳統認知,點選聲在祖魯語和科薩語以及其他一些非洲語言中是常規子音,但在英語中,人們認為它們僅用於鼓勵馬、模仿親吻或表達諸如不贊成或驚訝等情感。但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點選聲在世界通用語中的流行程度遠超人們之前的想象。
事實證明,說話者使用點選聲還有一個之前被忽視的目的:作為思想或短語之間的口頭標點。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的梅麗莎·賴特最近分析了六組大型英語對話錄音中的點選聲。她發現,說話者經常使用點選聲來表示他們正在結束一段對話並轉向新的對話。例如,說話者可能會說:“是啊,那是一場精彩的比賽,”發出點選聲,然後說:“我打電話的目的是邀請你明天共進晚餐。”
這種模式在英國和美國說話者中都出現,表明點選聲具有類似於說“無論如何”或“所以”的含義。也就是說,點選聲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語音資源來組織對話,並向聽眾傳達我們的意圖。這一發現之前一直被語言學家所忽略,他們的研究通常側重於孤立的單詞和句子。賴特之所以能夠揭示這種新模式,是因為她在完整對話的背景下分析了點選聲,這表明這種方法對於在語言本質方面做出新發現可能很重要。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些發表在《國際語音協會雜誌》上的結果,可能會顛覆當前關於語言起源的思維。根據語言和基因資料,一些研究人員聲稱,人類的祖先群體居住在非洲,並且說的是一種點選語言。他們認為,隨著對離非洲越來越遠的語言進行研究,點選聲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這表明它們是人類從家園遷徙並使其語言多樣化後遺失的遺蹟。然而,賴特的研究表明,即使在一種遠離非洲的現代語言中,點選聲也可能很重要。
這一發現開啟了一種可能性,即點選聲根本不是遺蹟,而是靈活的語言工具,可以幫助滿足任何人類群體的交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