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被小行星或彗星撞擊 [影片]

業餘天文學家捕捉到撞擊事件的驚人延時影片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6年3月17日,由愛爾蘭斯沃茨的業餘天文學家約翰·麥基恩透過望遠鏡拍攝的影片截圖,顯示了木星上明亮的撞擊閃光(行星右側)的另一景象。
 

約翰·麥基恩

厲害了,木星!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剛剛被小行星或彗星撞擊,一些勇敢的觀星者用相機捕捉到了這顆行星最新的碰撞。

3月17日,業餘天文學家約翰·麥基恩在愛爾蘭斯沃茨用望遠鏡觀測這顆行星之王時,捕捉到了一段令人驚歎的延時影片,記錄了某物撞擊木星。麥基恩當時正在用11英寸的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和他的ASI120mm相機記錄木星衛星木衛一和木衛三的凌星現象,這時某物撞擊了木星,他意外地獲得了宇宙大獎。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次成像會話的最初目的是獲得這段延時影片,幸運的是,在當晚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拍攝中,捕捉到了撞擊,”麥基恩在YouTube影片描述中寫道

雖然目前要知道木星撞擊事件的確切細節還為時過早,但美國宇航局小行星專家保羅·喬達斯表示,小行星撞擊的可能性大於彗星撞擊,他 руководит 該機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

喬達斯透過電話告訴Space.com:“更有可能是小行星,僅僅是因為小行星的數量更多。”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撞擊了木星,但至少另一位業餘天文學家——奧地利莫德林的格里特·科恩鮑爾也捕捉到了這次撞擊,據“糟糕天文學”的菲爾·普萊特釋出了科恩鮑爾在YouTube上釋出的撞擊影片。據普萊特稱,撞擊發生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00:18,即3月17日午夜剛過。

科恩鮑爾使用Skywatcher Newton 200/1000望遠鏡捕捉到了木星撞擊影片,您可以在這裡觀看

“觀測條件不是最好的,所以我猶豫是否要處理這些影片,”他在影片描述中寫道。“儘管如此,10天后我查看了這些影片,發現行星盤邊緣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光點,持續時間不到一秒。回想起舒梅克-列維9號彗星,我對這種情況的唯一解釋是小行星或彗星進入木星高層大氣層並非常迅速地燃燒/爆炸 [原文如此]。”

正如科恩鮑爾所說,這並非木星第一次被太空岩石或彗星撞擊。

喬達斯說:“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僅僅是為了提醒我們,太陽系中的撞擊是真實存在的,木星受到的撞擊比其他行星更多。它吸引了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我們現在大約每年都會在木星上看到這些撞擊閃光,我相信這是因為儀器裝置更先進了。”

1994年7月,舒梅克-列維9號彗星的碎片在木星上形成了暗雲,即使使用小型望遠鏡也能看到。圖片來源:NASA/ESA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舒梅克-列維9號彗星的碎片撞擊了木星,天文學家和觀星者透過地球上的望遠鏡敬畏地觀看了這一景象。撞擊留下了巨大的疤痕,即使使用小型望遠鏡也能在木星上看到數月之久。[舒梅克-列維9號彗星史詩般的木星撞擊圖片]

當天文學家從地球上觀看舒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時,美國宇航局的伽利略號飛船——當時正在前往木星的途中——拍攝到了這次撞擊的驚人影像。哈勃太空望遠鏡記錄了不同波長下的撞擊景象,而美國宇航局則利用其深空網路跟蹤木星輻射帶中的無線電干擾。

然後,它再次發生了。

2009年7月19日,澳大利亞業餘天文學家安東尼·韋斯利注意到木星南極附近有一個黑點:這是撞擊留下的明顯傷痕,很可能是一顆直徑約1600英尺(500米)的流氓小行星造成的。它大致相當於不幸的泰坦尼克號遊輪的大小。

一年後的2010年6月3日,它再次發生了。這次撞擊也是由澳大利亞的韋斯利和菲律賓的木星觀測者克里斯托弗·戈發現的。

但是,還有更多。

2010年晚些時候,8月20日,日本業餘天文學家立川正之發現了另一次木星撞擊的閃光。然後在2012年9月12日,威斯康星州拉辛的丹·彼得森首次發現了另一次木星上的閃光和撞擊

最近木星撞擊的照片顯示,這顆行星一直受到一些鐵桿業餘天文學家的持續監視。喬達斯說:“更好、更先進的儀器意味著即使是業餘天文學家,對木星的監測也比過去多了很多。”

這顆行星即將迎來另一位訪客,這次來自美國宇航局。

今年7月4日,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探測器將抵達木星軌道,繼續伽利略號任務(於2003年結束)未完成的工作。耗資11億美元的朱諾號任務於2011年發射,預計將花費至少一年時間以驚人的細節繪製木星地圖。

編者注:如果您拍攝到了3月17日木星撞擊事件的精彩照片,並希望與Space.com和我們的新聞合作伙伴分享,以便用於報道或圖集,請將圖片和評論傳送給執行編輯塔裡克·馬利克,郵箱地址為spacephotos@space.com

本報道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10更新,加入了美國宇航局小行星專家保羅·喬達斯的最新細節。

版權所有 2016年SPACE.com,Purch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再分發本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