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曾有望幫助解開一個醫學謎團的論文——為什麼一些兒童在接種流感疫苗後會患上嗜睡症——已被撤回。
嗜睡症是一種導致極度嗜睡的疾病,有時會引發無法控制的“睡眠襲擊”,這種襲擊可能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發生。2010年,在歐洲,接種了葛蘭素史克公司針對導致2009年大流行的H1N1“豬流感”的Pandemrix流感疫苗的兒童中,報告了一組令人費解的突發性嗜睡症病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得以繼續存在。
2013年12月18日,研究人員報告了疫苗和嗜睡症之間可能存在聯絡。在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表明,嗜睡症患者會產生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這些細胞能夠識別下丘腦分泌素,一種調節清醒的神經遞質。嗜睡症患者控制清醒的神經元中下丘腦分泌素的水平往往較低,結果支援了自身免疫反應可能正在破壞這種神經遞質的觀點。
由免疫學家伊麗莎白·梅林斯和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託斯坦福醫學院的嗜睡症研究員伊曼紐爾·米格諾領導的作者們,進一步證明了疫苗中常用的流感蛋白質片段會刺激識別下丘腦分泌素的免疫細胞。這表明了疫苗可能在某些人中導致嗜睡症的機制。
但7月31日,作者宣佈他們無法重複一項關鍵發現:即嗜睡症患者的免疫細胞對下丘腦分泌素的反應比非嗜睡症患者的免疫細胞更強烈。“由於無法證實研究報告中結論的有效性,我們正在撤回這篇文章,”研究小組寫道。
此次撤稿對於正在努力尋找答案的領域來說是一次挫折。“我們仍然相信最初的科學假設仍然是有效且需要進一步探討的,”總部位於倫敦的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該公司表示,它正在支援研究,包括在自己的實驗室中進行,以探索其疫苗與嗜睡症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絡,特別是要更多地瞭解疫苗與患上該疾病的人的其他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這些風險因素在撤稿之前就是一個謎。雖然該論文暗示了流感疫苗和嗜睡症之間可能存在聯絡,但它並沒有闡明為什麼Pandemrix特別有問題。最初的研究也是在相對較少的人群中進行的。
考慮到如此少的數量,芬蘭赫爾辛基國家衛生與福利研究所的免疫學家奧蒂·瓦阿拉表示,撤稿並不令人驚訝。瓦阿拉讚揚了作者公開承認論文中的問題,她還指出,用於檢測免疫反應的方法難以重複,並表示審稿人應該要求研究人員使用多種方法重複實驗。“如果你能證明患者和對照組之間在使用不同讀數時T細胞反應性的差異,”她說,“那麼研究結果很可能是可靠的。”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2014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