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他*媽的俱樂部:為什麼髒話佔領了公告牌排行榜前十名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今年春天早些時候,《公告牌》流行音樂排行榜迎來了一個里程碑。其前十名熱門歌曲中有三首都顯著地使用了同一個四個字母的髒字:Cee Lo Green的《F**k You》、Pink的《F**kin’ Perfect》和Enrique Iglesias的《Tonight (I’m Lovin’ You)》,這句髒話出現在副歌中。這裡發生了什麼?

專家表示,在流行文化中,髒話讓粉絲感覺自己好像是某個特定俱樂部的一份子。“這些詞語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它們讓你感覺自己融入其中,並將你識別為特定人群的一部分,”馬薩諸塞州自由藝術學院的心理學教授蒂莫西·傑伊說,他研究髒話已經幾十年了。腦部掃描顯示,當我們生氣時喊出一個粗俗的詞語時,大腦的右半球(對緊急情況做出反應並幫助我們處理情緒)會開始運轉。此外,我們還會從邊緣系統中獲得一點刺激,邊緣系統調節情緒和行為。

家長們對不良語言普遍流行的擔憂可能被誇大了。儘管髒話似乎無處不在,但實際上仍然相當罕見。即使孩子們在更小的年齡就開始說髒話,粗俗的語言也僅佔我們日常 речи的0.3%到0.7%。比利時根特大學的實驗心理學家伊麗莎·德霍格和她的同事們正試圖解釋這是為什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今年六月即將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她的團隊報告說,在語言的心理產生和實際說出詞語之間,我們有一個“語言自我監控器”,即使在我們分心時也能防止我們犯錯。德霍格說,我們的自我監控器“關注語境”,並且“對攔截在特定社交場合可能不合適的詞語“尤其敏感”。

在她研究粗俗詞語對語速影響的實驗中,參與者被展示了一張圖片,圖片上先出現一箇中性詞,然後出現一個禁忌詞。例如,馬蹄鐵的圖片與“螃蟹”和“蕩婦”這兩個詞配對。然後,參與者被要求儘可能快地命名這些圖片。結果表明,當疊加禁忌詞時,參與者在命名圖片時暫停的時間更長,但犯的錯誤更少。德霍格說,這意味著當遇到冒犯性詞語時,他們的語言自我監控器更加“嚴格”。

然而,監控器是靈活的。例如,在20世紀40年代,說“goddamn it”是不被允許的,但在20世紀60年代,當新的詞語,如“f”詞出現成為禁忌時,它變得更容易被接受。總會有一些情況,我們的語言自我監控器會高度警惕,顯示出其“語境敏感”的一面。“當你是一個16歲的男孩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時,大量使用‘f’詞可能很酷,但在你媽媽面前使用這個詞就沒那麼酷了,”德霍格觀察到。除非,當然,她是一位流行歌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