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45 年前上映以來,轟動一時的電影《大白鯊》一直是瑪莎葡萄園島上人們的最愛。這部 1975 年的史詩故事片在葡萄園島的標誌性地點(如風景如畫的梅內姆沙漁村)拍攝,講述了一個虛構的海濱旅遊小鎮阿米蒂與一條邪惡的大白鯊之間的對抗,這條鯊魚長著可怕的三角形牙齒——300 顆——咬傷並殺死毫無戒心的鎮民和夏季遊客,他們在此享受當地的大西洋海水。大白鯊最近在當地一家符合新冠安全標準的汽車影院放映,讓觀眾可以在自己汽車的私密空間裡尖叫。
這部電影深入觀眾和海洋游泳者的內心深處,創造了一個超乎尋常的虛構電影怪物,引發了人們對大白鯊的永久恐懼。《大白鯊》現象也引發了人們對這些野外壯麗海洋動物的欽佩和敬畏,以及推動對它們的自然歷史進行更多科學實地研究。
近幾十年的研究試圖揭開《大白鯊》中惡魔鯊魚的神秘面紗,並對這種位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頂級掠食者創造更細緻的看法:大白鯊吃海豹、海獅、海豚、鼠海豚和多種魚類——但人類不是它們正常飲食的一部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類對鯊魚的威脅遠大於鯊魚對人類的威脅。據估計,漁民每年直接或間接地殺死全球約 1 億條各種鯊魚,其中大部分是為了魚翅湯或魚肉。許多死亡事件也發生在商業捕魚裝置纏住大白鯊之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大白鯊》作者 彼得·本奇利 後來對他的暢銷書中將虛構的大白鯊描繪成食人鯊魚以及榮獲奧斯卡獎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電影中更具戲劇性和嗜血的描繪感到後悔。他和妻子溫迪成為狂熱的環保主義者,與環保組織和研究科學家合作,為世界各地的海洋和鯊魚奔走,直到 2006 年不幸去世。
“當《大白鯊》上映時,這是一部嚇人的電影,嚇壞了很多人,”溫迪·本奇利 說。“一旦彼得對鯊魚有了更多瞭解,他就不會以他當時的方式來寫它了,”她說。“他是在當時他所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寫的。這是一部處女作小說,而不是科學論文。”
“這本書和電影誇大了大白鯊的行為。電影中的大白鯊比正常鯊魚大得多——約 25 英尺——而野外最大的動物通常為 15 至 18 英尺,”馬薩諸塞州海洋漁業部門的漁業生物學家兼著名鯊魚專家 格雷戈裡·斯科馬爾 說。“他們讓鯊魚透過吃人來滿足飢餓。它們不會那樣做。大白鯊的進化過程中並沒有將人類作為獵物或食物,”他說。“《大白鯊》中的鯊魚甚至顯得懷恨在心,攻擊船隻並追逐船長。大白鯊當然不會那樣做。這變成了鯊魚和追逐它的人們之間的史詩般的戰鬥。”
當《大白鯊》上映時,“對大白鯊的瞭解相對較少。現在我們對大白鯊的生態、分佈和自然歷史有了更多的瞭解,”斯科馬爾說。對大白鯊物種噬人鯊的研究表明,它在保持海洋生態系統平衡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食物網施加自上而下的力量,有助於控制其他海洋物種。
斯科馬爾說,在新英格蘭附近的大西洋海域,鯊魚襲擊人類是“極其罕見的事件”,特別是與其他水上危險(如裂流和船隻事故)相比。“溺水身亡的人比被鯊魚襲擊的人多得多,”他說。
儘管如此,當襲擊事件確實發生時,它們會引起令人難以置信的宣傳。7 月,一名身穿潛水服的 63 歲婦女在緬因州寒冷的緬因灣水域游泳時被一條大白鯊殺死——這是緬因州歷史上首例此類死亡事件。2018 年 9 月,一名 26 歲男子在馬薩諸塞州科德角附近玩趴板時被鯊魚殺死,這是自 1936 年以來該州首例鯊魚襲擊致死事件。
根據 國際鯊魚襲擊檔案(位於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2019 年全球共發生 105 起經證實的鯊魚襲擊人類事件,包括 5 人死亡。該檔案記錄了全球 64 起未經挑釁的鯊魚襲擊人類事件,遠低於每年 82 起事件的五年平均水平。美國在未經挑釁的鯊魚襲擊事件中居世界首位,2019 年為 41 起。其中,佛羅里達州最多,為 21 起,其次是夏威夷州,為 9 起。在新英格蘭地區,2019 年唯一的死亡事件發生在羅德島州。《鯊魚襲擊檔案》還記錄了 2019 年全球發生的 41 起有挑釁的襲擊事件,在這些事件中,人類“以某種方式主動與大白鯊互動”。
儘管鯊魚襲擊事件數量很少且年復一年相對穩定,但大西洋沿海水域的大白鯊數量似乎有所增加。“從現有最佳資料來看,美國東海岸的大白鯊在多年過度捕撈後似乎正在反彈,”斯科馬爾說。由於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以大型魚類為目標的商業和休閒捕魚活動擴大,鯊魚數量有所下降。但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的聯邦保護法規為大白鯊提供了強有力的捕魚保護。
自 1972 年聯邦《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保護以來,大白鯊以海豹為食。海豹種群數量也在大西洋沿海水域增加,在馬薩諸塞州科德角和緬因灣附近夏季和秋季月份密度較高。“這提供了一個覓食基礎,將大白鯊吸引到更靠近海岸的地方,”斯科馬爾說。
鯊魚在附近的跡象之一是它們可能為食物而追蹤的海豹的存在。
“不要在海豹密度高的區域游泳,”斯科馬爾說。他建議游泳者待在較淺的水域,避開渾濁的水域,或在天黑或天色漸暗時游泳。他說,一些科學家認為鯊魚在黎明或黃昏時更活躍。
馬薩諸塞州海洋漁業部門與 大西洋大白鯊保護協會 合作,已使用聲學或衛星跟蹤裝置標記了 220 多條大白鯊。最近,聲學標記技術為科德角的海灘遊客帶來了新的保護措施。斯科馬爾說,在選定的海灘,配備聲學接收器的救生員可以即時跟蹤附近標記的大白鯊的距離,從而在需要時臨時關閉海灘游泳區。為了提高安全性和對大白鯊的認識,總部位於科德角的大白鯊保護協會還開發了一款名為 Sharktivity 的熱門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與州和地方官員共同開發,可提供有關科德角地區大白鯊目擊事件的警報。
斯科馬爾及其同事使用基於衛星的標記技術研究北大西洋西部大白鯊的季節性遷徙模式,表明這些動物的分佈範圍比以前認為的更廣。“人們認為它們主要生活在沿海地區。但我們發現在公海中,它們潛入深達 3000 英尺的深處,”斯科馬爾說。
在夏季和初秋,大白鯊分佈在遠至紐芬蘭的沿海水域,並在深秋、冬季和春季向南遷徙到美國東南部沿海水域,從北卡羅來納州到墨西哥灣。斯科馬爾與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和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在此期間,一些大白鯊也會進一步進入大西洋公海深處,最遠到達亞速爾群島。在 2017 年發表在《海洋生態進展系列》上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指出,“我們的發現將北大西洋大白鯊的已知重要棲息地擴充套件到現有保護區之外,這對未來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保護生物學家奧斯汀·加拉格爾說,“我們現在在美國東西海岸和世界各地的‘熱點地區’都擁有相對強大的大白鯊種群”,他是非營利性研究和保護組織 Beneath the Waves 的執行長兼首席科學家。“我們需要找到與它們共存的方法,”他說,包括對公眾進行關於大白鯊自然歷史以及如何最好地避免與其相遇的教育。《國際鯊魚襲擊檔案》顯示,大約一半的鯊魚襲擊人類事件與衝浪或板類運動有關,四分之一與游泳者或涉水者有關。其網頁提供了更多關於降低鯊魚咬傷風險的安全建議。
《大白鯊》是許多人進入海洋科學領域的重要動力。“《大白鯊》激勵我做了我今天正在做的事情。《大白鯊》中的海洋生物學家馬特·胡珀的工作很棒。我一直對鯊魚和海洋著迷,”斯科馬爾說。“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一部有趣的電影。”
加拉格爾在 1975 年《大白鯊》首映時還未出生,他在大約八歲時看了這部電影。“《大白鯊》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他說。“我回顧它,認為它是促使我追求科學家職業生涯的一個激勵因素。我們很多人都把自己看作是馬特·胡珀。”
“人們,尤其是孩子們,對鯊魚著迷,”溫迪·本奇利說,她繼續透過演講、寫作和在 Beneath the Waves 和 WildAid 等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任職來推廣海洋保護。她開始考慮舉辦特別活動來慶祝《大白鯊》上映 50 週年,以此提高公眾對海洋環境問題的認識,從塑膠汙染到過度捕撈。“人們需要更加意識到海洋正處於困境之中,”她說。
至於《大白鯊》,這部文筆優美的驚悚片和令人心跳加速的電影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仍然很有吸引力。值得重讀或再次觀看——我剛剛就這麼做了——並將其視為一部流行的虛構作品來欣賞,它放大了大白鯊的力量。電影中懸念迭起的開場場景——伴隨著那令人心生恐懼的砰砰聲音樂——描繪了一位年輕女子跳入海水中進行午夜裸泳,是的,直接進入了一條兇猛的大白鯊的口中。好吧。你現在可以尖叫了。或者當她的血腥殘骸被衝上岸時感到有點噁心。
如果你從未讀過或看過《大白鯊》,你都去哪兒了?你還在等什麼?現在是時候注射一劑腎上腺素了。但請將這部電影中食人的鯊魚怪物視為其本質:一部海濱恐怖電影中的虛構人物,而不是對大白鯊在自然界中行為的真實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