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英語對老鼠並不友好。當我們感覺不對勁時,我們會說“聞到老鼠的味道”,將壓力大的競爭稱為“老鼠賽跑”,並鄙視“告發”朋友的叛徒。但老鼠不應該揹負惡名。根據12月9日《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老鼠出人意料地無私,始終如一地將朋友從籠子裡解救出來——即使釋放它們的夥伴意味著必須分享令人垂涎的巧克力。看來,同理心和自我犧牲的進化遺產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偉大。
2007年,芝加哥大學的神經科學家佩吉·梅森為《大眾科學》撰寫了關於同理心的神經生物學的文章。 因巴爾·本-阿米·巴塔爾,一位整合神經科學的新博士生,她在街對面不同的實驗室工作,看到了這篇文章並提議合作。“《大眾科學》真的把我們聯絡在一起,”梅森說。
在這項新研究中,梅森、巴塔爾和芝加哥大學的同事讓·德塞蒂將成對的老鼠放入有機玻璃圍欄中。一隻老鼠被困在圍欄中間的籠子裡,而另一隻老鼠可以自由跑動。大多數自由的老鼠圍繞著被囚禁的同伴轉圈,啃咬籠子,並將爪子、鼻子和鬍鬚伸進任何開口。經過一週的反覆試驗,實驗中30只老鼠中有23只學會了開啟籠子,並透過用頭撞擊籠門或用全身重量靠在門上直到門翻倒來釋放它們的同伴。(門只能從外面開啟。)起初,老鼠們被門倒下的聲音嚇了一跳。然而,最終,它們不再表現出驚訝,這表明它們完全打算推開門。此外,齧齒動物對開啟空籠子或裝有玩具老鼠的籠子不感興趣,這表明越獄是它們的真正目標。
在第一組實驗中,大多數老鼠似乎非常願意幫助它們的同伴,但梅森想給它們一個更嚴峻的考驗。她將老鼠放入一個帶有兩個籠子的有機玻璃圍欄中:一個籠子裡是另一隻老鼠,另一個籠子裡是一堆五塊牛奶巧克力豆——這些特殊的齧齒動物最喜歡的零食。不受限制的老鼠本來可以很容易地在釋放同伴之前自己吃掉巧克力,或者因為太專注於甜食而忽視它們被囚禁的朋友。然而,大多數老鼠打開了兩個籠子,並分享了巧克力豆盛宴。
“在我們的實驗室裡,我們稱之為‘巧克力與夥伴’實驗,”梅森說。“老鼠本可以把屁股放在裝有巧克力的籠子的開口處來阻止另一隻老鼠,但它沒有。它們在和夥伴分享食物。在老鼠的世界裡,這可是大事——我感到震驚。” 梅森說,自由的老鼠通常會在吃巧克力之前將其從籠子裡取出,有時自由的老鼠會將巧克力豆放在它們最近獲救的同伴面前或非常靠近的地方,“就像遞送食物一樣”。
梅森的新研究是最近一系列實驗之一,這些實驗正在改變科學家們對動物王國中同理心和利他主義的看法。起初,大多數人認為真正的利他主義是人類獨有的特徵,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無私的。現在看來,許多動物已經進化出幫助他人的本能,即使以自身為代價,而我們繼承了同樣的本能。“最重要的是,幫助處於困境中的個體是我們生物學的一部分,”梅森說。“這不是一種因文化而發展或不發展的東西。”
在早期的工作中,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家傑弗裡·莫吉爾和他的同事表明,小鼠能夠識別同伴的痛苦——研究人員稱之為“情緒傳染”——並且花更多的時間與受苦的籠友在一起。他的團隊還開發了一種量表來測量小鼠面部表達的疼痛。
莫吉爾對梅森的研究印象深刻,但對研究結果提出了一些疑問。“這很令人驚訝,因為親社會行為的動機尚不清楚,儘管親社會行為顯然存在,”莫吉爾說。莫吉爾和梅森都指出,由於被困的老鼠時不時地發出警報聲,這會讓聽到聲音的同伴感到緊張,因此開啟門的老鼠可能試圖讓它們的同伴保持沉默。梅森認為警報聲不夠頻繁,不足以激勵老鼠,但莫吉爾不太確定。
在未來的研究中,梅森想調查為什麼有些雄性老鼠從未學會撬開朋友的籠子。在第一組實驗中,所有六隻雌性老鼠都弄清楚瞭如何解放它們的同伴,但24只雄性老鼠中只有17只照做了。梅森的最佳猜測是,有些老鼠因警報聲而癱瘓。認識到他人的痛苦是不夠的;老鼠需要先抑制自己的恐慌才能提供幫助。梅森引用研究表明,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具有同理心,以此作為可能的解釋,但這一發現存在爭議。
莫吉爾說,他也計劃跟進這項研究。首先,他對另一種常見的實驗動物——小鼠——是否也能學會解救同伴感興趣。他想用彼此陌生的齧齒動物,而不是一起長大的齧齒動物進行實驗。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關於動物同理心和幫助行為的研究變得越來越普遍。“起初,人們對這項研究感到害怕,因為他們不想被嘲笑為擬人化的,”莫吉爾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所有哺乳動物都可以做到這類事情。我認為對‘擬人化’這個詞的恐懼開始消退。”
如果說有什麼的話,最近的科學表明,我們並非像未能理解動物和人類有多少共同品質那樣,犯下將人類獨有的品質賦予動物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