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全球禁止破壞性反衛星試驗了

爆炸產生的軌道碎片是危險的、持久的,並且對日益增長的太空經濟構成威脅

Galactic trash orbiting Earth

11月,俄羅斯進行了一次武器試驗,用攔截器撞擊一顆報廢的軍用衛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軒然大波。撞擊發生時,這次蓄意的碰撞將衛星炸成了1500多塊可追蹤的碎片。

這些太空碎片是危險的;它們可能會撞擊並嚴重損壞軌道空間站,就像電影《地心引力》的開場場景一樣。這次試驗產生的碎片可能會擊落數十顆衛星,這些衛星用於監測氣候和天氣,更不用說那些為我們在地球上提供關鍵國家安全資訊和執行其他重要服務的衛星了。碎片可能會威脅到未來幾年計劃發射的數萬顆新衛星,這些衛星旨在提供全球寬頻接入以及作為日益增長的太空經濟一部分的其他太空活動。而且,一些軌道碎片是長壽命的,這意味著在未來很多年內,它都可能對任何可能發射到相同高度的物體構成潛在風險。

全球社會早就應該結束這種反衛星試驗了——但這樣做絕非易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反衛星武器從太空時代之初就一直是超級大國競爭的一部分。而且,公平地說,俄羅斯並不是唯一一個進行試驗併產生大量軌道碎片的國家。

在1959年至1995年期間,美國和蘇聯進行了50多次反衛星(ASAT)太空試驗,其中十幾次武器擊中了衛星,產生了1200多塊可追蹤的軌道碎片。儘管幾十年過去了,但仍有近400塊可追蹤的碎片在軌道上,更不用說許多太小而無法用當前系統追蹤的仍然危險的碎片了。自2005年以來,美國、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又進行了26次反衛星太空試驗,其中5次摧毀了衛星,產生了5300多塊可追蹤的軌道碎片,這些碎片將在軌道上停留數十年。

俄羅斯最近的冒險是七年試驗中,該國首次嘗試使用這種武器——一種名為Nudol或A-235的陸基攔截器——打擊實際衛星作為目標。而且它發生在約480公里的高度;國際空間站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都在約400公里的高度執行。

考慮到發生災難的可能性如此之大,令人遺憾的是,政策制定者在努力阻止此類試驗方面收效甚微,更不用說解決更廣泛的太空武器問題了。幾十年來,國際社會一直試圖透過討論所謂的防止外層空間軍備競賽(PAROS)在聯合國大會(UNGA)上限制太空武器(如反衛星武器)的開發或使用。自1980年代以來,PAROS一直是聯合國大會的年度議程專案;然而,該專案已淪為形式上的投票,幾乎沒有實際結果。

人們可能期望看到就太空軍備控制進行談判的另一個主要多邊機構——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也陷入了關於太空的真正威脅是什麼的爭論。俄羅斯、中國及其盟友認為,重點應該放在禁止在外層空間部署天基對地武器。美國及其盟友則認為,太空中的威脅行為——例如未經協調地接近另一國家的衛星,或蓄意製造大量碎片——才是破壞穩定的因素。此外,雙方在應採取的措施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還是自願性準則和政治行為規範方面存在分歧。

儘管存在阻止迄今為止禁止反衛星試驗的分歧,但或許仍有一線希望。2020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75/36號決議,呼籲各國提交報告,說明它們認為對太空安全最緊迫的威脅是什麼,並就如何向前邁進提出建議。超過30個國家做出了回應,其中許多國家支援限制太空特定技術而不是實施任何禁令的想法,並致力於識別和促進太空中的負責任行為。2021年10月,聯合國第一委員會投票決定成立一個新的關於太空威脅的開放式工作組(OEWG)(並在2021年12月在聯合國大會上透過投票正式確定)。開放式工作組將向所有國家開放,並將於2022年和2023年舉行會議,以制定解決太空威脅的具體提案。

儘管締結新的多邊條約以禁止太空武器存在的可能性渺茫,但仍有其他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武器的危險後果。首先,正在開發和測試此類武器的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和美國——可以單方面宣佈暫停進一步進行產生軌道碎片的試驗。這樣做將向國際社會發出強烈的訊號,表明它們致力於太空的長期可持續性,並使針對衛星測試這些武器的行為失去合法性。

其次,所有國家都應參與併為關於太空威脅的開放式工作組做出貢獻,討論如何朝著全球禁止破壞性反衛星試驗的方向邁進。各國應帶著解決其他緊迫的太空安全威脅的想法來到談判桌前。這包括未經對方同意地接近另一國家的衛星以及試圖透過地面雷射瞄準衛星來擾亂衛星執行。儘管不如衛星被物理摧毀的動能攻擊那樣明顯具有威脅性,但此類行為的頻率正在增加,並可能加劇緊張局勢,可能導致誤解或錯誤,進而引發太空中的實際武裝敵對沖突。

那將對整個地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在為任何新的太空軍備控制協議奠定基礎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是,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的太空軍備控制詞彙;需要一個詞彙來克服主要太空大國之間現有的文化、語言和地緣政治差異。另一個問題是更好地理解推動反衛星武器試驗的動機以及如何轉變這些動機。最後,需要制定一個核查機制,使所有國家都能夠監測任何協議的條件是否得到遵守。改進空間態勢感知資料的收集和共享將是這種監測的關鍵部分。 

俄羅斯最近的反衛星試驗,就像它和美國、中國和印度早些時候進行的試驗一樣,使在近地軌道執行在未來幾年變得更加危險。所有衛星運營商和載人飛行器都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和燃料來避開碰撞,因為這些試驗產生的碎片會逐漸重返地球大氣層。但是,如果國際社會能夠利用這次試驗作為警鐘,促使人們頒佈反衛星試驗暫停令,並真誠地進行太空軍備控制討論,那麼或許還能挽救一些好的結果。透過建立商定的太空行為規範,並對反衛星試驗施加具有約束力的限制,國際社會可以確保太空在未來幾代人中保持穩定、安全和可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