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經許可轉載自對話,這是一個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
編者注(2022 年 12 月 20 日):本文的重新推廣是考慮到前電影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在洛杉磯的審判中被判強姦和性侵犯。針對韋恩斯坦的指控引發了全球#MeToo 運動,突出了女性遭受性行為不端的經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最近曝光的美國媒體行業普遍存在的性掠奪行為,從哈維·韋恩斯坦到比爾·奧萊利,引起了震驚,並引發了關於美國婦女遭受暴力侵害的辯論。
性騷擾並非演藝界大佬的專屬領域。儘管全國其他犯罪普遍呈下降趨勢,但性騷擾在全國範圍內仍然驚人地普遍存在。
在美國,2006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 27% 的大學女生報告說,在入學後遭受過某種形式的強迫性接觸,從親吻到肛交不等。這種性暴力被嚴重低估,只有 20% 的女學生受害者向執法部門報告了犯罪行為。
性騷擾也不僅限於美國。聯合國稱基於性別的暴力為“全球大流行”。作為哈佛人道主義倡議的急診醫學和法律研究專家,我們認為有必要承認,這個問題超越了國界和階級界限,影響著全球約 33% 的女性的生活。
麻煩的世界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三名婦女中就有一人會在一生中遭受身體或性暴力,其中許多人在 15 歲之前就遭受了暴力。
事實上,對於許多農村婦女來說,她們的第一次性接觸將是強迫性的。在坦尚尼亞農村,約 17% 的女性,在迦納,約 21% 的女性,在秘魯,約 24% 的女性,在孟加拉國,約 30% 的女性,在南非,約 40% 的女性報告說,她們的第一次性經歷是非自願的。
親密伴侶暴力在全球也很普遍。在一項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中,在英格蘭、墨西哥、尼加拉瓜、秘魯和辛巴威的城市接受調查的女性中,有 22% 到 25% 的人報告說,她們的男朋友或丈夫對她們實施了某種形式的性暴力。在全球範圍內,高達 55% 的被謀殺女性是被她們的伴侶殺害的。
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有多種形式,從心理虐待到哈維·韋恩斯坦被指控犯下的性掠奪、性侵犯和強姦。名譽殺人、人身攻擊、殺害女嬰、切割生殖器、人口販運、強迫婚姻以及工作場所和學校的性騷擾也被認為是基於性別的暴力。
各國的發生率各不相同,從日本的 15% 到衣索比亞的 71% 不等,但實際上,暴力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女性經歷。
性暴力在危機環境,如戰區、難民營和災區,發生率尤其高。
在這些地方,即使是人道主義工作者也未能倖免。黛安·馬祖拉納及其在塔夫茨大學的同事發現,在南蘇丹、阿富汗和海地等地的許多女性發展援助工作人員都遭受過令人不安的性侵犯,而且往往是她們自己的同事所為。
解釋性暴力
那麼,是什麼在驅動這種普遍現象呢?研究表明,性暴力有多種原因,其中包括男女之間的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
例如,在普遍接受暴力的文化中,以及在家庭榮譽、性純潔和男性性權利觀念根深蒂固的文化中,性暴力發生的頻率更高。
即使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性別平等排名較高的國家,對性暴力肇事者的法律制裁不力也會鼓勵並實際縱容這種行為。
文化接受也是如此。韋恩斯坦的性掠奪行為在電影行業內長期存在且廣為人知,但他仍被允許繼續他的虐待行為而逍遙法外,直到女性開始發聲。
同樣,福克斯新聞在比爾·奧萊利及其公司與對他提出性騷擾索賠的女性達成至少六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和解協議後,仍續簽了比爾·奧萊利的合同。意識到問題是一回事;採取行動則是另一回事。
受教育程度較低、或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虐待或家庭暴力的男性,更有可能自己實施性暴力。
這是因為暴力會滋生暴力,這種關係在我們工作的衝突地區非常明顯。大規模強姦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作戰爭武器,並且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哥倫比亞和南蘇丹的衝突期間被充分記錄。
最突出的案例包括盧安達和波斯尼亞種族滅絕。 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階專員稱,在 1994 年,作為種族清洗戰略的一部分,多達 500,000 名盧安達婦女遭到系統性強姦,而在 1992 年至 1995 年間,成千上萬的波斯尼亞婦女和女孩遭到系統性強姦。
心理創傷
無論何時何地發生,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行為都會給婦女及其社群帶來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大約 42% 遭受親密伴侶暴力的婦女報告說,由於虐待,她們遭受了包括瘀傷、擦傷、割傷、穿刺傷、骨折以及耳朵和眼睛受傷在內的傷害。遭受暴力的婦女也更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毒、梅毒、衣原體和淋病等性傳播疾病,患抑鬱症和酗酒問題的可能性是後者的兩倍,墮胎的可能性也是後者的兩倍。
對婦女的暴力行為還與自殺和自殘行為密切相關。
如果說韋恩斯坦和奧萊利醜聞有什麼一線希望的話,那就是在站出來反對這些知名人士的過程中,數十名女性不僅幫助突出了性暴力在美國的普遍性,還突出了讓女性沉默並讓施虐者逍遙法外的社會規範。
從世界衛生組織到聯合國,再到美國國際開發署等眾多人道主義組織都認識到,基於性別的暴力不僅僅是婦女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與男性和男孩合作,以對抗鼓勵或容忍性暴力的有毒男性氣質文化。
畢竟,婦女權利是人權,因此解決性暴力問題是每個人的責任。
事實是,性暴力發生率高的社會也更可能充滿暴力和不穩定。研究表明,衡量一個國家和平程度的最佳指標是其婦女受到的待遇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