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總是外星人——直到它確實是

2017年是科學家尋找外星人的豐收年——即使他們(顯然)沒有找到任何外星人

不明飛行物。1952年7月15日上午9:35,四個明亮發光的不明物體出現在一個停車場的上空。

一顆異常黯淡的遙遠恆星,太陽系中一個形狀奇特的星際闖入者,以及美國軍方成員一系列令人好奇的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這些有什麼共同之處?

首先,它們都很神秘——引人注目地怪異,但仍然只是模糊的輪廓,讓想象力馳騁。所有這些最近都成為了頭條新聞,被認為是地球以外生命和智慧的可能跡象,是某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先進外星文明最終向我們相對原始和受行星束縛的文明揭示其存在的跡象。然而,到目前為止,它們最突出的共同特徵是它們在大多數科學家中引發的確定性,他們堅持認為這些發展並非如此聳人聽聞。問問一位精明的天文學家或物理學家關於這些奇怪現象中的任何一個,他們都會像以前無數次那樣告訴你:這不是外星人。事實上,絕不是外星人

大多數“絕不是外星人”陣營的科學家遠非思想封閉的掃興者,他們迫切希望被說服相信其他情況。他們預設的懷疑立場是對一廂情願的詭計的一種預防,是對真正的信徒提出非凡證據以支援非凡主張的一種挑戰。懷疑論者說,真正非凡的不是外星智慧的可能性,而是外星智慧的存在就在附近或訪問地球可能是容易被忽視或忽略的事情。如果外星人就在那裡——甚至就在這裡——而且數量眾多,特別是那些遠遠超越我們狀態的外星人,為什麼關於這一現實的無可辯駁的證據會如此令人惱火地難以捉摸?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更簡潔地說,正如核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半個多世紀前所做的那樣,“他們在哪裡?” 考慮到一個擁有100億年曆史的星系充滿了恆星和行星,以及一個年齡不到其一半的地球,費米猜測我們不太可能是銀河舞臺上的第一個技術文明。他計算出,如果僅僅有一個太空旅行文明在我們之前出現在銀河系中,即使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移動,它也應該有足夠的時間訪問、探索和殖民銀河系中的每一個行星系統。

從那時起,地外文明搜尋(SETI)的實踐者一直在集思廣益,思考為什麼我們沒有遇到星際移民的明顯標誌:也許生命、智慧或高科技的出現機率存在近乎普遍的瓶頸,而我們確實是孤獨的。也許我們根本不孤獨,但星際旅行太難了,以至於每個人都待在家裡。也許我們正在被隔離,不明飛行物是無人機式的紀錄片製作者,正在記錄星際地球脈動迷你劇。也許我們的銀河系充滿了外星文明,而我們只是沒有足夠努力地尋找——假設我們有能力正確地尋找。即使是“絕不是外星人”陣營中的萬事通也會承認,對費米問題的各種可能答案更多地說明了我們的無知,而不是我們的知識。

費米的SETI先驅同行之一,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曾經這樣總結情況:“我們對外星人可能讓自己被探測到的方式的想象總是像在黑暗房間裡尋找黑貓的故事。如果真的有外星人,他們的行為方式很可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儘管如此,他補充說,“一次猜測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停止尋找”——特別是因為任何可能使我們的天空沒有外星人的東西,也可能使宇宙的其他地方沒有星際旅行的人類。思考費米的問題是探索我們可能未來的途徑。找到外星人——或在我們的搜尋中空手而歸——對我們自己的最終宇宙命運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考慮下面詳述的、正在進行的尋找宇宙夥伴的最新近距離接觸(或擦肩而過)時,請記住這一點。

塵埃擊破“外星巨型結構”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塔貝莎·博亞吉安在2015年從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檔案資料中發現了“塔比星”或“博亞吉安星”的極端偶發性變暗現象,這激發了人們的猜測,認為它被吸收星光的“外星巨型結構”(想想:一個太陽系大小的太陽能發電廠)所吞噬。這些猜測幫助博亞吉安和同事們啟動了一個成功的Kickstarter專案,該專案為進一步仔細研究這顆恆星籌集了資金,這項工作在2017年5月加速進行,當時這顆恆星開始了另一次變暗事件。但這些觀測——以及來自世界各地望遠鏡的其他觀測——並沒有揭示外星人,而是發現罪魁禍首可能是恆星周圍的亞微米級塵埃雲。

這張插圖描繪了一個假設的不均勻塵埃環繞塔比星執行,這可能是對這顆恆星神秘變暗的一種可能的解釋。圖片來源:NASA和 JPL-Caltech

博亞吉安說:“如果這些下降是由固體、不透明物體引起的,你可能會期望它們在所有顏色中均勻地阻擋光線。但我們看到,藍光中的下降比紅光中的下降更深,這表明某種更透明的東西,比如塵埃,正在恆星前方穿過。“我們怎麼知道這不是太陽能電池板比紅光更有效地吸收藍光呢?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確實知道塵埃遍佈宇宙的許多不同地方,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我們通常期望從塵埃中看到的。” 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家孟煥領導的另一個團隊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該團隊也在2017年10月標記了塵埃,認為塵埃可能是這顆恆星異常行為的可能原因。

儘管如此,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傑森·賴特與博亞吉安合作研究這顆恆星,他警告說,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因為塵埃並不是唯一的剩餘解釋。其他可能性——例如恆星光度的內在波動,甚至是一個寒冷而塵土飛揚的碎片盤漂浮在我們的星際視線中的黑洞——仍然可能符合資料。賴特說,理論上,即使是“外星人”假說仍然在桌面上——儘管只有當他們的巨型結構非常擅長模仿“無聊的舊塵埃”時才行。

賴特說:“你不想像一個男孩每次看到自己不理解的東西就哭喊‘狼來了’一樣,立刻大喊‘外星人’。但是,對於塔比星來說,情況並非如此——她和她的團隊花費了數年時間試圖解決一個合理的宇宙物理學謎團。” 賴特說,所有公眾關注的好處是,它吸引了許多天文學家研究塔比星,“正是因為所有關於‘外星人’的談論讓他們感到惱火,他們想找到一種自然的解釋。”

竊聽“奧陌陌”

天文學家發現了現在被稱為“奧陌陌”(夏威夷語意為“第一位信使”)的大型物體在去年十月掠過地球。他們透過其速度和軌跡確定,它從星際空間的深處俯衝掠過我們的太陽,可能是在虛空中巡航了數十億年之後。理論家長期以來預測,從其他恆星丟擲的冰彗星有朝一日會被探測到經過我們的太陽系,然而“奧陌陌”的行為卻一點也不像彗星——儘管它非常接近太陽,但它從未長出彗星般的蒸發冰尾。它看起來也不像彗星,在望遠鏡的仔細觀察下,它呈現出半公里長的針狀——這種形狀在天然太陽系物體中是未知的,但在科幻小說中經常受到星艦的青睞。一些SETI愛好者認為, “奧陌陌”可能是來自另一個文明的活躍或廢棄探測器。

這張藝術家對“奧陌陌”的印象圖,這是第一個已知的星際訪客訪問我們的太陽系,突出了該物體奇異的針狀形狀。圖片來源:ESO/M. Kornmesser 

但是,當具有SETI意識的天文學家使用兩架極其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對該物體進行監聽,以尋找任何人為傳輸時,他們什麼也沒探測到。其他使用大型望遠鏡的團隊發現,“奧陌陌”的表面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紅色陰影,這種顏色是常見的富碳分子在長期暴露於強烈輻射後變成的顏色。

最有可能的結論是什麼?儘管“奧陌陌”形狀奇特,軌跡奇特,並且沒有尾巴,但它畢竟只是一顆彗星,它的冰被鎖在類似焦油的地殼下,在地殼中,冰經過漫長的宇宙射線轟擊而硬化和乾燥。它的無線電靜默增加了SETI的誤報,這些誤報最近幾年屢見不鮮。

伯克利SETI研究中心主任、負責監聽“奧陌陌”的團隊領導者安德魯·西米恩說:“我們承認,這些東西是人造的可能性真的非常低——我們過去的工作指導我們這樣做。所有這些都將是自然的——直到其中一個結果證明不是。”

秘密的近距離接觸

去年年底,《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報道,講述了國防部執行的一個小型秘密計劃,該計劃旨在研究來自武裝部隊關於與不明飛行物遭遇的新報告。該專案於2012年正式取消,導致其前負責人辭職並加入一傢俬營營利性公司——“致星辰學院藝術與科學公司”(TTSA)——致力於解密和研究五角大樓的與不明飛行物相關的材料。 《泰晤士報》的報道包括兩段由飛機載紅外攝像機拍攝的獨立不明飛行物遭遇的短影片,並暗示存在第三段尚未釋出的影片。在第一個影片中,來自2004年聖地亞哥海岸附近的一次遭遇,一架戰鬥機跟蹤一個菱形物體,該物體似乎以驚人的速度飛馳,顯然沒有產生尾氣羽流或音爆。在第二個影片中,由另一架戰鬥機在未公開的情況下拍攝,一個被“發光光環”包圍的物體似乎傾斜地逆著強勁的逆風飛行,無視已知的空氣動力學原理,並伴隨著戰鬥機機組人員可聽見的驚歎聲。

TTSA航空航天部門主管、曾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傳奇的“臭鼬工廠”部門從事高階絕密飛機工作的工程師史蒂夫·賈斯蒂斯推測,在這兩種情況下,如此不可思議的飛行壯舉可能是由於物體擁有某種曲速引擎。這種(完全是理論上的)裝置將以某種方式允許物體隨意改變質量和慣性,並有可能透過“改變自身周圍的時空度規”來以超光速旅行。對他來說,外星人是否是戰鬥機遭遇事件的幕後黑手有點無關緊要。

賈斯蒂斯說:“我不太感興趣‘誰’或‘什麼’,但我真的對‘如何’感興趣。你怎麼能製造出像那樣的機器飛行?為了消除空氣動力學的影響,我想在我周圍建立一個體積,使我與它們絕緣,在那裡我可以改變我的方向而無需改變方向,在那裡我可以加速而不會產生衝擊波。現在,當一架飛機在向前飛行時拉起機頭時,它會爬升;當它突破音障時,它會發出音爆。但這並不是我們在這裡看到的。”

隨著數碼相機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捕捉與不明飛行物近距離接觸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然而,天空中大多數看起來奇怪的現象——例如2017年12月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的奇怪雲層和發光弧——都有完全平淡且顯而易見的解釋。圖片來源:SpaceX Flickr

繼續關注天空

審查TTSA獲得的影片的懷疑論者已經推測了更平淡的解釋,同時對由於有害的國家機密以及該組織潛在的盈利動機而缺乏資料表示遺憾。(根據TTSA網站,最低投資200美元即可獲得該組織的會員資格,併為研究與不明飛行物相關的“奇異技術”提供資金,這些技術可能會導致推進、能源和通訊領域的“革命性突破”。) 也許高速“菱形”是一種新型導彈,是從潛艇上發射的,作為某個地球強國秘密技術測試的一部分。也許傾斜的、光環籠罩的物體實際上是一架遙遠的傳統飛機,被戰鬥機槍炮攝像機內的影像處理韌體和自動跟蹤感測器扭曲了。

後一種可能性賈斯蒂斯承認“完全合理”——除了經驗豐富的軍用飛行員在談論相關的雷達跟蹤時表現出的明顯緊迫性,這在槍炮攝像機的饋送中沒有顯示。“也許它可能是一些物理和光學像差,”賈斯蒂斯說。“但是,當我將其放在影片中的所有資訊的背景下時,這種可能性對我來說就降低了。”

當然,軍用飛行員並不是唯一在天空中觀察物體並記錄他們所看到的東西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人——以及記錄他們所看到的東西的裝置。天文學家也有這些——但他們似乎從未在望遠鏡的取景器中捕捉到不明飛行物。同樣,智慧手機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普及,理應提高影片中捕捉到的不明飛行物遭遇的數量和質量(正如它們對火箭發射所做的那樣),但令人毛骨悚然的鏡頭浪潮尚未出現。

斯坦福大學的天文學家布魯斯·麥金託什對此提出了警告。“總的來說,有趣的物理現象在首次被探測到時,其顯著性僅僅是勉強的。然後,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探測變得更加顯著,”他說。“但是,不明飛行物的探測幾十年來一直處於邊緣狀態;它們只是從膠片相機上的模糊形狀變成了戰鬥機槍炮攝像機的數字紅外感測器上的模糊形狀。儘管事實上,過去20年中,世界總體的成像能力擴大了幾個數量級。” 他說,為了保持如此令人惱火的殘留狀態,不明飛行物必須與我們探測它們的能力同步變得更加難以捉摸——這是任何自然過程都不應該做到的。

當然,擁有先進技術的假想外星人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那你必須問問他們為什麼要選擇保持勉強無法探測到,而不是乾脆無法探測到,”麥金託什說。“除非他們是在嘲弄我們,否則很難想出一個連貫的解釋。”

當然,除了顯而易見的那個:並非總是外星人。直到,也許,它確實是。

李·比林斯是一位專門從事天文學、物理學、行星科學和航天飛行的科學記者,並且是《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 他是一位廣受好評的著作《孤獨的五十億年:在星空中尋找生命》的作者,該書於2014年獲得了美國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傳播獎。 除了為《大眾科學》撰稿外,比林斯的文章還曾發表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連線》、《新科學家》、《大眾科學》和許多其他出版物上。 比林斯是一位充滿活力的公眾演說家,曾為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谷歌做過特邀演講,並曾擔任《國家地理》、《突破獎基金會》、《先鋒工作室》和各種其他組織舉辦的活動的主持人。

比林斯於2014年加入《大眾科學》,此前曾在《SEED》雜誌擔任編輯。他擁有明尼蘇達大學新聞學學士學位。

更多作者:李·比林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