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接下來的五分鐘,想象一下未來的自己。這個未來的你非常出色。你努力工作,並且得到了回報。你正在實現你所設定的一切目標。一切都以最好的方式發展。現在,你感覺如何?
無論你認為未來實際上有多光明,都有很多實際的理由保持樂觀。首先,你對未來的積極看法會在當下得到回報,你更有可能享受當下。不僅你的朋友會欣賞你樂觀的態度,你可能甚至會活得更久,與他們一起享受生活。而且,如果你確實遇到健康問題,保持樂觀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康復。
事實證明,讓自己變得更加樂觀是可能的……而且出乎意料地容易。例如,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一組進行五分鐘思考練習(積極思考未來自己)的人,而對照組的人只是想象他們典型的日常活動。“最佳可能自我”組的參與者在第一天和兩週後都顯著增加了樂觀情緒。然而,在各種干預方法、人群和結果指標的研究中,改變樂觀情緒的成功程度各不相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瞭解樂觀干預的總體效果,一個研究團隊最近進行了一項薈萃分析;一種將各個已發表研究的結果結合起來進行新的統計分析的方法。作者約翰·馬洛夫和尼古拉·舒特最近在《積極心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他們系統地搜尋了科學文獻資料庫(谷歌學術、Web of Science等),確定了 29 項樂觀干預研究,這些研究包括:樂觀情緒的測量、參與者的隨機分配、用於比較的(非干預)對照組,以及適合薈萃分析的統計結果。接下來,他們將 29 項研究中的所有參與者(共 3319 人)合併成一組接受樂觀訓練,另一組未接受訓練。他們的新分析顯示,干預確實對人們的樂觀情緒產生了影響;而且令人高興的是,這種變化是一種增長。
既然看起來有可能提高樂觀情緒,為什麼有些研究報告的成功率高於其他研究呢?還記得“最佳可能自我”練習嗎?事實證明,它比其他方法(例如積極心理學技術)更好。其他起作用的因素包括如何評估樂觀情緒以及何時評估(在干預後立即或在稍後的某個時間)。雖然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此類次要分析不應被視為因果關係。事實上,研究中的設計因素最終可能會相互混淆,受到外部變數的驅動,或者在太少的研究中存在,以至於無法得出具體的結論。例如,完全線上進行的干預不如包括一些人際交往的干預成功,但在 29 項研究中,只有 5 項是完全線上的。是的,訓練可以幫助你變得更加樂觀,但干預的型別和個人適應性很重要。
在樂觀訓練領域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例如,效果會持續多久,以及什麼可能使一些人在訓練後更成功?但是,好訊息是,即使你通常不確定杯子是半滿還是半空,也有希望培養一個更光明的前景。也許第一步是想象一下未來的你,一個更加樂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