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現象:人類睡眠模式與滿月有關

“一定是月亮的問題”——這是你今天感到疲憊的最新藉口

“月亮痴迷”長期以來一直被歸為民間傳說,但新的發現引發了關於月亮是否真的會對人類睡眠模式產生影響的問題。至少,這會是一個很有希望的解釋,說明你為什麼今天感到疲憊。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滿月前後,人類的睡眠時間會減少,睡眠也不那麼深,即使睡眠被限制在沒有環境和基於時間的線索(例如睡眠實驗室中發現的)的無窗房間裡。今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結果表明,滿月以及滿月前後幾天,安穩的睡眠會受到影響。儘管如此,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或者哪種生物機制可能在起作用。作者發現,在滿月期間以及滿月前後幾天,也就是月球每月相位週期中最亮,從日落到日出都出現在天空中的時期,入睡需要大約多花五分鐘,睡眠時間減少20分鐘,睡眠也不那麼深。

瑞士巴塞爾大學精神病大學醫院 (UPK) 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環境中研究了 33 名志願者的睡眠情況。該組男女比例均勻,包括 20 至 31 歲的年輕人和 57 至 74 歲的個體。兩組都觀察到了相同的睡眠模式,儘管一些影響在年輕人中更為明顯,因為老年人通常比年輕人睡得更淺。(這項分析不包括 30 多歲和 40 多歲的人,僅僅是因為很難找到願意在睡眠實驗室裡住近一週的人,UPK 時間生物學中心負責人、研究作者克里斯蒂安·卡喬亨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回顧性地進行了分析,利用了為另一項研究收集的資料。由於該研究最初著眼於不同的研究問題,因此研究人員和參與者都沒有專注於月相,即使他們可能已經意識到了月相。儘管如此,回顧性分析有時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可能會產生一些虛假的統計相關性。無論如何,研究人員警告說,他們希望在未來看到一些前瞻性分析來支援他們的發現。

他們的工作仍然是第一個表明月球週期與睡眠不足之間存在任何強烈相關性的工作。在研究參與者睡覺時,他們的腦電波以及眼球運動和激素分泌都受到了監測。研究人員發現,與深度睡眠相關的腦活動下降了 30%,研究參與者體內褪黑激素(一種有助於控制自然睡眠-覺醒週期的光敏激素)的水平也有所下降。參與者還在一份主觀問卷中報告說,在滿月前後,他們確實感到疲倦。根據資料分析人員的說法,平均而言,滿月期間他們的睡眠質量比新月期間差大約 20%。

早期對海洋生物的研究發現,月球週期與這些物種的某些行為有關,並且是某些蠕蟲繁殖時間背後的重要驅動力,但沒有強有力的科學證據表明月球對人類睡眠或行為有任何影響。一項早期對人類進行的前瞻性實地研究確實發現,在滿月的夜晚,人們的平均睡眠時間比在新月時少了 19 分鐘,但該研究依賴於 31 人在六週內記錄的每日睡眠日誌,並且沒有與本研究中存在的相同的可量化的睡眠引數,包括大腦皮層活動和激素水平的測量。

劍橋大學研究晝夜節律的研究科學家邁克爾·黑斯廷斯說,人類的月球-睡眠聯絡可能指向“我們進化過去的 echoes”。他說:“如果你是非洲稀樹草原上的狩獵採集者,你可能想在滿月時外出狩獵。”卡喬亨說,儘管如此,月球-睡眠關係還是一個驚喜,並補充說,需要未來的研究來加強他的發現。

卡喬亨在《當代生物學》的文章中寫道:“月球節律不如晝夜節律那麼明顯,因此不容易記錄——但它們確實存在。”月球的影響通常會被我們環境中諸如人造光的影響所掩蓋,因此大多數人可能感覺不到它們,但它們究竟如何(或者是否)與晝夜節律相關,仍然是一個有待探索的領域,他說。作者還指出,月球的影響可能因人群而異。因此,儘管有些人可能在理論上將月球視為他們眼睛下黑眼圈的潛在原因,但在其他人身上可能不會失去睡眠。

在研究期間,參與者在睡眠實驗室住了四個晚上,但研究人員只查看了中間一個晚上的睡眠模式資料,以排除第一個晚上受到的“週末效應”。該研究的參與者被要求在進入睡眠實驗室之前至少一週保持非常規律的睡眠-覺醒節律,但研究人員承認,可能仍然存在一些來自人造光源和環境的暴露的影響,這些影響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結果。

儘管如此,下次你感到特別遲鈍時,這些發現表明,多看一眼日曆可能是值得的。或者,如果我被發現盯著顯示器打瞌睡,我會這樣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