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牛頓的遺產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展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紐約市——科學的殿堂中,很少有人能與艾薩克·牛頓匹敵。他共同發明了微積分,用數學方法分析了行星運動,並將白光分解成其組成顏色。週五在紐約公共圖書館開幕的免費展覽展示了牛頓的巨大影響,不僅在科學領域,也在流行文化和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方面。

牛頓時刻:科學與現代文化的形成在第五大道42街的戈特斯曼展覽館雄偉的大理石柱和拱門之間展示了數百份檔案和其他物品。其中一些手稿是從劍橋大學圖書館借來的,此前從未在美國展出。該展覽不僅展示了牛頓的著作,還展示了它們的背景和後果,旨在揭示“這種深奧的知識如何真正改變了我們的整個文化,”加州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策展人莫德凱·費恩戈爾德說道。

該展覽追溯了牛頓的思想和影響的演變,甚至從他1661年抵達劍橋之前就開始了。在早期的一份筆記中,他透過用尖銳物體按壓自己的眼球后部來產生顏色,從而探索光學,這種效應我們現在認為更多的是神經學的而非物理的。牛頓親手標記了他關於力學的鉅著《原理》的第一版,並對其進行了修訂,以便在第二版中進行修改。這兩本書以及300年前出版的《光學》都在展出。1676年寫給德國數學家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的一封信巧妙地用字謎偽裝了微積分基本定理。牛頓後來聲稱萊布尼茨竊取了他的想法,而他匿名譴責的草稿也在展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儘管檔案是本次展覽的明星,《牛頓時刻》還包括原創藝術品和版畫,說明牛頓的標誌性地位。他的理性世界觀成為支持者和批評者的試金石。例如,牛頓是威廉·布萊克著名畫作《太古之日》的模特,該畫描繪了一位創造冷酷數學世界的神。牛頓本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參觀者還將看到他非正統宗教著作的樣本。

展覽時間為 2004 年 10 月 8 日至 2005 年 2 月 5 日,相關公開講座定於 11 月 30 日和 1 月 5 日舉行。相關網站可在 http://www.nypl.org/research/newton 上找到。費恩戈爾德還撰寫了一本名為《牛頓時刻:艾薩克·牛頓與現代文化的形成》(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 年)的配套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