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早期以來,隨著大眾世俗教育的興起和科學知識透過大眾媒體的傳播,關於神靈消亡的預測未能實現,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美國——宗教信仰實際上有所增加。但這一比例正在改變。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為其“宗教監測”專案進行的一項2013年針對13個國家(德國、法國、瑞典、西班牙、瑞士、土耳其、以色列、加拿大、巴西、印度、韓國、英國和美國)14000人的調查顯示,人們普遍贊同政教分離,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世代更迭,宗教信仰都在下降。
對於“只有信仰上帝的政治家才適合擔任公職”和“主要的宗教人物應該對政府決策施加影響”的說法,即使在宗教氛圍濃厚的美國,也只有25%的人同意前者,28%的人同意後者。所有其他國家的資料都更低(西班牙最低,分別為8%和13%,德國居中,分別為10%和21%)。此外,調查中的大多數國家都顯示出宗教信仰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在年輕人中。例如,在西班牙,85%的45歲以上受訪者表示自己有中度到非常虔誠的宗教信仰,但只有58%的29歲以下受訪者表示自己有宗教信仰。在整個歐洲,只有30%到50%的人表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很重要。
為什麼會衰落?一個因素是過去半個世紀民主在全球範圍內的 dramatic spread。大多數受訪者都同意民主是一種良好的政府形式,宗教信仰之間沒有差異。民主的特徵之一是將神聖與世俗分離,因為在宗教多元化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憑藉信仰成員資格合法地聲稱自己擁有特殊地位。民主國家還擁有更高的識字率和大眾教育,這導致人們對他人信仰的容忍度提高,進而降低了過去大多數宗教所要求的絕對主義,從而削弱了任何一種宗教相對於其他宗教的真理主張。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第二個因素是經濟邊界的開放,例如歐盟成員國之間,這用非零和的金融交換取代了零和的宗教部落主義。自由貿易和勞動分工構成了歷史上最大的財富創造者,根據“宗教監測”報告使用調查資料,“社會經濟福祉通常會導致宗教在社會中的社會意義下降,以及基於宗教規範和規則生活的人數減少。” 為什麼?宗教的社會功能之一是幫助窮人,因此隨著一個國家的貧困人口減少(並且,如瑞典和其他歐洲國家那樣,政府的社會專案援助窮人),宗教信仰也會隨之減少。並且由於大多數國家的中產階級都在從年輕人開始增長,這可以解釋報告的評估,即“幾乎所有研究中的國家……都顯示出宗教對日常生活的中心性和重要性逐代下降。一般來說,年輕人越年輕,他們的宗教信仰就越低。”
然而,作者警告不要得出尼采式的“上帝已死”的結論:“這並不意味著宗教信仰和宗教行為已經或將完全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根據宗教信仰的中心性指數,40%到80%的歐洲公民至少表現出中等程度的宗教信仰。” 儘管如此,這種趨勢在研究的另一項統計資料中是顯而易見的。表示自己“不信教或不太信教”的人的百分比非常高,美國的數字(約31%)與其他研究的結果相符。
例如,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增長最快的宗教群體是“無宗教信仰者”(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佔20%(30歲以下成年人佔32%),細分為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佔6%,無宗教歸屬者佔14%。原始數字令人震驚:美國成年人口(18歲及以上)為2.4億,這個數字轉化為4800萬無宗教信仰者,或1440萬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和3360萬無宗教歸屬者。這是一股強大的投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