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選擇一個傳說:中國的長城是從軌道上可見的少數幾個人造建築之一。或者,更令人驚訝的是,它是地球上唯一從月球上可見的人造物體。宇航員和遙感專家表示,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儘管長城綿延約4500英里(7200公里),但它由使其難以從太空辨認的材料建造而成。
不那麼引人注目的真相是,只有在特定的天氣和光照條件下,才能從低軌道看到長城。而許多從地球有利位置來看不那麼壯觀的結構——例如沙漠公路——從軌道角度來看卻顯得更加突出。
關於長城可見性的誤傳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1932年《信不信由你!》卡通聲稱長城是“人類最偉大的工程,是唯一一個從月球上肉眼可見的工程。” 這種說法一直延續到太空時代。自從尼爾·阿姆斯特朗1969年從月球返回以來,他一直被反覆問及是否能看到長城。
他在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遜航天中心口述歷史中轉述了他的回答:他看到了大陸、湖泊和藍色上的白色斑點。但他無法從月球表面辨認出任何人造建築,月球表面平均距離地球23萬英里(37萬公里)。
那麼,從大約100英里(160公里)高開始的低地球軌道上看,長城究竟有多可見呢?不是很可見。雖然靠近中國首都北京的部分長城已經修復以供遊客參觀,但在許多地區,長城正在坍塌。在仍然屹立的地方,長城的石頭和粘土混合物融入了周圍的土地。
“我花了很多時間從太空觀察地球,包括多次飛越中國,但我從未看到過長城,” 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員傑弗裡·霍夫曼斷言,他從1985年到1996年執行了五次太空梭任務。“問題是人眼對對比度最敏感,而長城的顏色與它兩側的地面顏色沒有太大區別。”
現在是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教授的霍夫曼,由於同樣的原因,也未能辨認出埃及金字塔。但他可以識別道路、機場跑道和灌溉溝渠,僅僅是因為它們在周圍環境中顯得突出。
一些美國宇航員,特別是尤金·塞爾南和埃德·盧,曾表示他們從低軌道上看到了長城。但它往往只在特定的光照條件下才會顯現出來。例如,當太陽在地平線上較低時,長城會投下延伸的陰影,從而可以辨認出它的輪廓。
2004年,美國宇航員 Leroy Chiao 從國際空間站拍攝了一張照片,照片顯示的是北京以北約200英里(320公里)的內蒙古地區,當時陽光角度有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專家後來證實,這張照片似乎顯示了長城。但焦立中承認,他不確定他從太空看到的是什麼。
機器可以做得更好。低軌道衛星配備了可以穿透霧霾和雲層的感測器,使其更容易生成清晰的影像。但是,與肉眼一樣,識別長城幾乎不能保證成功。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兩顆執行中的陸地衛星(Landsat land observation satellites)等中等解析度衛星,軌道高度為地球表面以上438英里(705公里),通常只能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捕捉到長城的結構,美國地質調查局陸地遙感專案計劃資訊專家羅納德·貝克說。“我們有衛星影像,其中雪覆蓋了長城附近的田野,而長城上的雪已經被清除,這使我們能夠看到長城,”貝克說。“關鍵是對比度。”
通常,在衛星影像中識別長城需要一定程度的偵查工作。貝克說,在人口稠密地區,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透過尋找停車場和路徑來確定長城的位置。在更偏遠的地區,他們可能會掃描植被中斷的地方,這些植被圍繞著長城。但這些技術絕非萬無一失;在許多地方,植被生長到長城之上。
對於中國人來說,長城在太空中的可見性長期以來一直是自豪的源泉。當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在2003年完成14圈軌道的“神舟五號”任務返回後,承認他沒有看到長城時,線上論壇上爆發了失望情緒。教育部甚至採取行動修改小學教科書,這些教科書長期以來聲稱這座古老的防禦工事是可見的。
從那時起,中國就展開了一場辯論,學者們試圖尋找證據來解決長城究竟有多偉大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教授魏承傑在2006年播出的一個關於這個問題的全國電視特別節目中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測試,並改進宇航員的培訓。一些宇航員說他們沒有看到它,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太空梭飛過速度太快了。”
然而,與此同時,中國對清晰度的追求正面臨著現代的複雜性。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工廠排放出有毒氣體,長城進一步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最大的問題是中國大部分地區存在的汙染陰霾,”霍夫曼說。“它實際上使得幾乎什麼都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