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慷慨的社會是否可能?

慷慨有助於社群應對風險和災難;新研究揭示了相關因素

2018年9月15日,在佛羅倫薩颶風過後,卡津海軍成員在北卡羅來納州拉姆伯頓與居民交談。除了聯邦和州緊急救援隊外,救援人員還得到了“卡津海軍”的志願者(他們是配備輕型船隻、獨木舟和氣墊床的平民)的幫助,他們也曾在哈維颶風期間出現在休斯頓,進行水上救援。

2016年1月,凱瑟琳·湯森(Cathryn Townsend)開始在“無愛之人”中生活。人類學家科林·特恩布林(Colin Turnbull)將他們命名為伊克人,他們是居住在烏干達乾旱和嚴酷山區的大約11,600名狩獵採集者和自給自足的農民。

特恩布林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了伊克人,並在他的書《山地人》中將他們定義為“不友好且普遍刻薄”。他記錄了年幼的孩子是如何被遺棄捱餓的,以及人們如何從老人那裡搶奪食物。幾十年後,羅格斯大學人類學家湯森訪問了伊克人,以瞭解一個據稱缺乏基本善良的文化是如何運作的。

她的興趣源於一項名為人類慷慨專案的持續性跨學科調查,該調查研究了為什麼以及如何以慷慨的形式進行人類合作,從而貫穿不同的文化。該專案於2014年啟動,由羅格斯大學人類學家李·克朗克(Lee Cronk)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家雅典娜·阿克蒂皮斯(Athena Aktipis)合作。他們兩人共同調查慷慨行為背後的文化和生物因素。如今,透過這個專案,超過20名參與研究人員使用包括經濟模擬和計算機建模在內的一系列工具,在九個實地研究點研究利他主義和合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某些社群,無期望回報地向有需要的人給予幫助是正常且被期望的。專案研究人員已經在世界各地發現了這種行為,包括在東非的牧民和狩獵採集者中。而且,迄今為止的發現表明,這種慷慨的社會更有可能在困難時期生存下來。

如果這種模式成立,那麼當世介面臨氣候變化的衝擊和日益嚴重的經濟不平等帶來的諸多不可預測的挑戰時,“人類慷慨專案”的經驗教訓可能至關重要。“最終,如果我們能夠鼓勵更高水平的合作和更高水平的慷慨,那就太好了,”克朗克說。

作為該專案成員的湯森前往研究伊克人,以找到一個與慷慨文化相反的例子。她和她的同事想看看一個據稱“自私”的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但是當她到達時,她發現了一些不同的東西:即使在“無愛之人”中,也存在著蓬勃發展的慷慨傳統。

正如湯森、克朗克和他們的同事所研究的那樣,慷慨可以被認為是一種保險形式。在某些社群,當災難來臨時,人們會立即採取行動互相幫助,就好像一份不成文的合同宣告:當情況非常糟糕時,我會幫助你,因為你在相同的情況下也會幫助我。“人類慷慨專案”的研究人員將這種互惠互利的精神稱為“基於需求的轉移”。

例如,在2017年8月,當哈維颶風淹沒德克薩斯州休斯頓時,一個由路易斯安那州的船主組成的非正式網路(他們最早在十多年前的卡特里娜颶風期間出現)湧入德克薩斯州,營救那些被困在洪水中的人。他們自稱為“卡津海軍”,他們也居住在容易發生洪水的地區。

這種志願服務並不是應對危機的唯一方式。“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在組織起來以管理與傷害和疾病相關的風險,”阿克蒂皮斯指出。與基於需求的轉移相反,許多現代社會提供了一種市場化的替代方案,即保險公司的形式,它可以幫助人們集中風險以應對未來的危害。參與者支付給一個網路,並假設如果發生傷害、疾病或災難,他們將能夠利用該網路。

阿克蒂皮斯解釋說,儘管保險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因為它可以在一個地方迅速籌集資金,但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通常[保險]在你需要它的時候實際上並不涵蓋你,”阿克蒂皮斯說。例如,當野火在2018年席捲加利福尼亞州時,一些居民發現他們的房屋保險不再涵蓋他們,因為他們的房屋離乾燥的灌木叢太近了。

另一方面,基於需求的轉移是建立在關係基礎上的,使其成為一種更可靠的解決方案。你關心你的鄰居,他們也關心你。“[它]為無法投保的東西提供保險,”阿克蒂皮斯說。

這種給予的最佳例子之一來自肯亞南部和坦尚尼亞北部的馬賽牧民,他們透過他們的osotua網路聯絡在一起。(“osotua”在馬賽語中意為臍帶。)如果其中一個成員需要幫助,網路中的其他人會透過提供牲畜或勞動力來支援他或她,而不期望任何回報。

人類慷慨專案研究員兼人類學家丹尼斯·松科伊(Dennis Sonkoi)本人也是馬賽人,他說直到2008年他從肯亞來到美國,他才真正意識到osotua的保護力量。當時,他想學習新的資源管理技術,以保護他家鄉仍然大部分原始的森林。然而,當他遇到克朗克並討論慷慨時,他意識到馬賽的文化習俗(例如osotua)可能迄今為止避免了他家鄉的自然資源被開發。松科伊說,這就像“我腦海中的一根針掉下來了”。

計算機建模證實了松科伊的推論。阿克蒂皮斯和她的同事使用了一種演算法來比較三種社群的結果:一種使用基於需求的轉移,另一種在期望償還的情況下共享資源(一種稱為記賬的做法),第三種則根本不共享。該測試是根據馬賽的牧業生活方式建模的,其中涉及共享牛。模擬會隨機產生乾旱或疾病,研究人員可以看到在每個模擬社會中畜群的忍耐程度。模擬結果顯示,兩種形式的共享都比不共享牛群更能提高畜群的存活率。但是,與記賬相比,基於需求的轉移導致更多的資源集中,畜群存活時間更長,以及更大的財富平等。

迄今為止,“人類慷慨專案”已經發現了許多基於需求轉移的例子。例如,在斐濟,村莊的大家庭實行kerekere,即在被要求時分享資源的行為,而不期望短期回報。在美國西南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當一位牧場主從疾病或傷害中恢復時,牧場主會免費提供勞動力來填補空缺。他們稱這種做法為“鄰里互助”。在包括美國一些最貧困社群的中阿巴拉契亞地區,鄰居仍然在不被要求的情況下互相幫助,提供免費勞動力。

但是,湯森前往烏干達是為了觀察一個與這些最初作為該專案重點的利他主義社會截然不同的社群。在他的書中,特恩布林描繪了伊克人的戲劇性肖像,並在前言中警告讀者,部落會讓你感到震驚,並誘使你認為“多麼原始……多麼野蠻……多麼令人厭惡”和“多麼不人道”。(順便說一句,這本書在部落和西方文化中都留下了印記,啟發了1975年由導演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執導的戲劇《伊克人》,並出現在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中。)

但是“無愛”根本不是湯森在2016年與之生活在一起的社群的描述。在被嘲笑為殘酷的部落中,她發現了值得注意的慷慨行為。例如,她親眼目睹了社群如何為一位獨居的老人提供食物,並在沒有她要求的情況下與她分享食物。“他們真的是擁有很少東西的人,但他們擁有的少量東西是他們願意分享的,”她說。

湯森使用一種名為“獨裁者博弈”的實驗來探測伊克人的慷慨行為。一個人(“獨裁者”)可以選擇將一筆錢分配給另一個參與者。她調整了遊戲,以觀察各種因素是否會影響“獨裁者”給予的金額。

總的來說,湯森說,當與其他社會成員玩遊戲的方式進行比較時,伊克人在他們放棄的東西方面是“相當正常的”。換句話說,伊克人並沒有天生就更慷慨或更自私。

事實證明,特恩布林在1965年和1966年該地區遭受饑荒期間研究了伊克人。這是一個鄰近部落仍然稱之為“一杯之年”的時期,指的是他們每年從政府那裡獲得的微薄口糧:每人一杯玉米。

伊克人歷史的那個時期表明,合作和慷慨可能會受到限制。極度的匱乏可能會阻止一個社群照顧自己。但是這些情況可能會改變。伊克人倖存了下來,湯森發現,他們保持著與大家庭和需要食物、住所或勞動的鄰居分享的文化。在受到誹謗的“無愛之人”中,存在著豐富的基於需求轉移的傳統。

湯森說,伊克人選擇根據需要分享食物表明,他們已經通過了複雜合作行為的起點。當個人開始超越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時,就會出現進一步確保生存的合作形式,例如基於需求的轉移、貿易,或者她稱之為“需求共享”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社會中成功的成員預設情況下會分享他們的盈餘——這是一種類似於稅收的模式。

縱觀各個社群,湯森和其他“人類慷慨專案”的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世界不是分為慷慨的社會和自私的社會。相反,慈善和互惠已經融入了人類文明。變化的是合作和風險分擔策略(例如記賬、基於需求的轉移或基於市場的保險)的組合——而且,社會可能受益於將它們結合起來。

展望未來,“人類慷慨專案”旨在瞭解在給定情況下哪些方法最有利,以便將這些概念注入其他文化中。“這實際上是關於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干預措施,這些措施可以幫助建立社會基礎設施,以應對未來的挑戰,無論是災難響應還是資源管理,”阿克蒂皮斯說。

擴充套件解決方案可能很困難。 Aktipis 發現,社會規模越大,在基於需求的轉移系統中檢測作弊者就越困難。 然而,Aktipis 寫道,社會對超自然的信仰可能在幫助人們鞏固慷慨行為方面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 例如,馬賽人認為 osotua 非常神聖,以至於利用這種紐帶是不可想象的。 當教堂的募捐盤傳遞時,美國的基督徒可能會有類似的感受。

“我不認為我們出於任何單一原因而分享或對彼此慷慨,”新墨西哥大學的人類學家韋斯利·艾倫-阿拉維說,他與人類慷慨專案沒有隸屬關係。 艾倫-阿拉維在美國採訪了 500 多個家庭關於慈善捐贈的情況,發現人們有時會為了幫助有需要的人而捐贈,但當他們與請求捐贈的人有個人關係時,他們捐贈的頻率要高得多。

湯森也看到了精神信仰如何改變局面。 如果她調整獨裁者遊戲,提到伊克人所信仰的地球精靈kijawikå,伊克人會變得更加慷慨。 他們相信kijawikå會獎勵慷慨的人,懲罰吝嗇的人。

但她也觀察到了一種額外的、有趣的模式——這種模式進一步細化了我們對有需要的社會的理解。 在湯森進行獨裁者遊戲時,她注意到那些過去經歷過創傷的人比那些沒有經歷過創傷的人更加慷慨。 這是她打算透過進一步研究探索的伊克人的一方面。 “這似乎可能是非凡慷慨行為的某種催化劑,”湯森說。

回想起來,伊克人被認為是自私社會的主要例子,這具有諷刺意味。 直到今天,伊克人勉強餬口。 他們面臨來自其他部落和乾旱的挑戰,但據湯森說,他們透過團結一致來維持生存。

“他們應對的方式,”湯森說,“不是自私,而是分享。”

這項工作首次出現在SAPIENS網站上,並受CC BY-ND 4.0 許可協議保護。 請在此閱讀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