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環保主義者幫助清理印度

印度的垃圾拾荒者幫助促進回收,以及其他看似隱形的環保活動

薩拉薩·薩蒂什是一名垃圾拾荒者。每天早上,她準時在 8:30 開始挨家挨戶地從印度班加羅爾的拉金德拉·納加爾貧民窟的房屋中收集廢棄材料。

這個社群很擁擠,平均每戶 4,000 戶人家擠著大約五個人。大多數人都很貧窮;有些人甚至沒有自來水。典型的工作日以她對可回收材料進行分類結束,而在她傾倒廢棄物或不可回收垃圾之後。幾年前,她很可能是在狹窄的巷道里做這件事。

但現在,她在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組織 CHF International(曾被稱為合作住房基金會)建造的小型社群中心對剩餘的塑膠、紙張和可堆肥材料進行分類。該組織在發展中國家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印度可能有 150 萬垃圾拾荒者。大多數人每天的收入相當於 2 美元。據總部位於德里的非政府機構 Chintan 稱,在印度最大的城市德里,垃圾拾荒者每年減少近 100 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在全球範圍內,估計有 1500 萬垃圾拾荒者在發展中國家工作。

儘管他們透過回收利用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相關排放,但他們的勞動成果卻常常被忽視。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稱他們為“隱形環保主義者”。

在班加羅爾,回收利用甚至不被視為正式的行業,儘管這項工作至關重要。印度城市正在迅速擴張,但隨著城市的發展,貧民窟也在增長。僅印度就佔世界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這些人的收入每天不到 2 美元。

“進入貧民窟的第一印象之一就是垃圾的數量,”在印度的 CHF 國家主管布萊恩·英格利希說。

班加羅爾每天產生 3,000 多噸垃圾。垃圾收集服務不規律且效率低下。在垃圾拾荒者收集並必須傾倒的廢棄物中,大部分被運往城市郊區不受管制的垃圾場。

除了在一個未被認可的行業工作外,垃圾拾荒者通常來自印度較低的種姓,這些種姓曾經被正式視為“賤民”。許多人仍然被不公平地汙衊為小偷和下等人。

在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和卡特彼勒基金會的支援下,CHF 正在嘗試將其非官方業務轉變為專業的市場。該計劃的目標(稱為“變廢為寶”)是在班加羅爾建立一個合法的回收行業。

CHF 開設大型回收中心
1 月,CHF 開設了 Kasa Rasa,一個佔地 2,500 平方英尺的廢物管理設施,每天可處理 1.5 噸可回收材料。Kasa Rasa 的意思是“從廢物到資源”,其廢物來自周圍大約 1,000 戶家庭。在其中心,可回收廢物被分類,有機廢物被堆肥。然後兩者都賣給回收商。

CHF 還建造了兩個較小的中心,薩蒂什工作的地方就在其中一個。英格利希說,這些中心是班加羅爾首次引入正式回收系統。

“以前,他們不得不在後巷或空地上分類垃圾,”英格利希說。“但現在他們有了一個合法的空間,有廁所、遮陽和通風,”等等設施,他說。

更好的業務始於中心提供的物理空間。非正式的垃圾拾荒者只能處理他們用麻袋可以攜帶的材料。他們還受到分類空間的限制。回收中心為垃圾拾荒者提供了更多的工作空間,因此他們可以銷售更多的材料並獲得更高的工資。

CHF 中心以公開標價購買可回收物。

“變廢為寶”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市政府提供土地,CHF 使用卡特彼勒和蓋茨基金會捐贈的資金購買設施,而垃圾拾荒者的工資由兩筆費用支付。一筆是家庭每月支付的垃圾收集費,另一筆是向收集商出售可回收物和有機廢物的費用。

非正式的垃圾拾荒者通常只收取出售可回收物的費用。平均而言,他們每天掙 100 盧比,即 2 美元。“變廢為寶”計劃下的額外家庭費用和更大的廢物量幫助垃圾拾荒者每天掙大約 250 盧比,英格利希說。CHF 垃圾收集計劃總共有大約 250 名收集員。他們大多是女性。

CHF 正在推動當地政府承認垃圾拾荒者。它最近敦促拉金德拉·納加爾附近的官員執行一項法律,要求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並將其放在家門口給垃圾拾荒者。這項法律現在適用於居民福利協會,這是一個城市選區內的一片土地,薩蒂什每天早上都在這裡收集垃圾。

在自助中找到“寶藏”
今年是卡特彼勒基金會第二次投資“變廢為寶”專案。它首先為該專案花費了大約 229,000 美元,最近又為 Kasa Rasa 中心花費了 250,000 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其對 CHS 的投資在 2009 年和 2010 年總計達到 110 萬美元,這也有助於巴基斯坦的洪水清理工作和黎巴嫩的學校升級。

這家工業裝置製造商支援班加羅爾專案的部分原因在於該公司在印度的龐大影響力。卡特彼勒基金會副總裁威爾·鮑爾是訪問過一些貧民窟的一個小組的成員。

“我去過那裡,有機會看到印度一些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鮑爾說。他認為這項投資是為貧民窟社群的人們帶來自豪感的一種方式。他說,撿拾垃圾的一個潛在影響是社群疾病的發生率降低。

蓋茨基金會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總計約為 50 萬美元。

雖然這些錢大部分用於使該行業合法化,但班加羅爾專案還組織了垃圾拾荒者。

在薩蒂什收集垃圾之前,她必須從自己的貧民窟走很遠的路去從事家政服務。當她成為 CHF 專案下的垃圾收集員時,它為她提供了一些上一份工作無法提供的東西。首先,她離自己的孩子更近了。但她也得以參加一個自助小組。“變廢為寶”計劃中的 80 多名女性都參與了此類小組。

自助小組讓婦女有機會解決從防止家庭虐待到管理日常財務等各種問題。每個小組都包括大約 10 名婦女,她們將 100 盧比投入到迴圈基金中。任何成員都可以從中提取資金用於必要的醫療費用等需求。英格利希估計,這些資金已幫助工人們每年總共節省了數千美元,這對這些收入如此之少的女性來說是一筆可觀的金額。

薩蒂什如何當上主席
“變廢為寶”還成立了 Parivarthana,意思是“改變”,這讓薩蒂什和其他在拉金德拉·納加爾工作的婦女能夠組織起來。薩蒂什每月與另外 15 名婦女會面一次左右,以制定她們的工作計劃。其中一半人收集垃圾,另一半人在附近的基督大學的中心回收紙張。在一名受聘顧問的幫助下,這些婦女制定並投票表決工作計劃。

最近,薩蒂什的小組擔心他們要收集垃圾的家庭太多了。她們平均每天收集 215 戶家庭的垃圾。她們投票將這個數字提高到 275 戶,並決定懲罰缺席者和遲到者。薩蒂什說,對這些決定進行投票讓她感到自己有力量。這也鞏固了她在小組中的地位。她最近當選為該小組的主席。

CHF 絕不是唯一一個試圖為垃圾拾荒者發聲的團體。去年秋天,包括印度垃圾拾荒者聯盟(一個與勞動者合作的組織網路)在內的許多團體,帶領幾名垃圾拾荒者在中國舉行的聯合國贊助的氣候變化小組會議上作證。

他們每個人都談到了他們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們面臨的條件和困難。英格利希說,在許多地區,私人承包商正試圖接管他們的工作並僱用自己的人。

英格利希說:“看到人們從食物鏈的絕對底層走向國際舞臺,真是令人震撼。他們被邊緣化,被排斥在外。他們希望被承認為工人。”

就卡特彼勒基金會而言,只要它看到該專案繼續增長,它將繼續為該專案提供資金。CHF 計劃在該市再建立三個乾式回收中心。

鮑爾說:“我們必須衡量成功,並看到該專案擴充套件到吸引其他美國跨國公司和印度當地公司的興趣。”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專線》。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