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深淵

當科學在海底邂逅娛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任務控制。任務控制。和平號1——開始下潛。完畢。” “收到,和平號1。”

現在是2003年8月7日,我身處大西洋的俄羅斯“和平號1”深潛器內。與我同行的有攝影師文斯·佩斯和駕駛員阿納託利·薩加列維奇,我們的體溫迅速將這個兩米寬的球體加熱到30攝氏度。幸運的是,潛水器很快冷卻下來,用了30分鐘到達我們的目的地:“亞特蘭蒂斯失落之城”,那裡的地質構造酷似古代遺址。

失落之城是詹姆斯·卡梅隆的3D IMAX電影《深海異形》(於1月28日上映)的10個海底熱液噴口拍攝地之一。該專案包括為期兩個月的探險,橫跨兩個海洋,動用了兩艘船,兩艘能夠下潛6000米的俄羅斯“和平號”深潛器,兩艘能夠下潛1000米的丙烯酸圓頂“深海漫遊者”深潛器,14位科學家(又名“人才”),40次潛水,以及為船隻和製作本身配備的大量船員。

作為科學協調員,我擔任製作團隊和科學家之間的聯絡人。對於我們帶到海上的每一位研究人員,都有一個科學家團隊在岸上等待樣本、照片和資料。在某種程度上,這與我作為海洋學家和記者參與過的其他探險活動類似。只不過這一次,這艘船被改造成了一個漂浮的電影片場,配備了燈光、攝像機、聲音和動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將製作需求與科學需求相結合帶來了一個充滿挑戰的動態。與研究探險不同,研究探險的調查人員有長達一年的準備時間,而電影探險,我在六月份給科學家打電話,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在七月份加入我們。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議程逐漸與製作議程相匹配。我能看出來,因為研究人員的裝置幾乎和製作團隊本身一樣多。

國家科學基金會為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瑪雅·托爾斯泰提供了12個海底地震儀,這些地震儀非常重,需要用叉車才能移動。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研究生迪賈娜·菲格羅亞帶來了她的導師吉姆·蔡爾德里斯、一位助手,以及在海上建立生物實驗室所需的壓力容器、計算機和兩米高的氣罐。他們想了解噴口周圍生物的代謝過程。太空科學家也來了: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帕梅拉(“潘”)·康拉德和朗尼·萊恩希望完善能夠探測有機化學物質的儀器,從而有可能識別其他世界上的外星生命。他們有機會在神秘的深海生物身上測試這些儀器。

這些極端環境中的生命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是因為地質條件。在“和平號1”中,我們橫穿海底,直到靠近懸崖邊緣,發現黃白色碳酸鹽礦物的脆弱外露:這是在有150萬年曆史的洋殼上發生熱液噴發的例子。與擴張脊的熱液噴口不同,那裡的海水被地殼下方的岩漿房加熱後噴湧到地表,而失落之城的熱液流體滲出是由於地幔岩石中的礦物橄欖石和海水之間發生化學反應。

作為第一艘下水的潛水器,我們選擇一個集合地點,並根據先前放置在海底的應答器的聲學訊號中繼我們的x, y座標——這裡沒有GPS。其他潛水器一個接一個地出現——首先是“和平號2”,然後是“深海漫遊者1”和“2”。憑藉其丙烯酸圓頂,這些漫遊者看起來像是人類的水族館。

時間過得太快了,五個小時過去了——大約在我們16伏電池耗盡的時候:“深海漫遊者2號。和平號1號。吉姆,我們必須離開了。我們的16伏電池沒電了。呼叫任務控制中心。讓他們知道我們要上升了。完畢。”

“收到。水面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