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慢性病啟發,她創作了關於大腦的獲獎藝術作品

《大眾科學》 呈現第11屆年度神經科學藝術大賽的獲獎者和榮譽提名

Abstract, black-and-white art of a neurological landscape.

認知 IX,選自“第八感”系列。

Yas Crawford

當 Yas Crawford 開始感受到慢性病的影響時,她說她感覺自己的身體和思想彷彿在交戰。“當你長期生病時,你的身體會接管一切,”她說。“你的大腦想做一件事,而你的身體卻做另一件事。”

Crawford 患有肌痛性腦脊髓炎,也稱為慢性疲勞綜合徵。她說她的疾病讓她沉思於內感受,即對身體內部狀態的感知。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特別是那些長期患病的人,會報告對身體內部運作的高度意識——例如他們的心跳和體溫。

我們通常認為有五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我們還有平衡感和身體姿勢感。但 Crawford 認為,內感受可以被稱為“第八感”,她擁有地質學和微生物學背景,並擁有攝影碩士學位。這個標題啟發她創作了一個同名的藝術作品集。認知 IX 是該作品集中的一幅影像,最近贏得了由 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 舉辦的 2021 年神經科學藝術競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神經科學藝術大賽現已進入第 11 個年頭,透過多媒體展示藝術與神經科學的交叉。靜態影像是早期比賽中認可的作品,但最近的提交作品包括影片、雕塑甚至互動式線上詩歌。

認知 IX 展示了 Crawford 在膠片攝影和數字編輯方面的經驗,以黑白影像呈現出近似大腦形狀的海景。從大致相當於腦幹與丘腦交匯的區域——丘腦是將感覺訊號傳遞到大腦皮層的結構——單個原纖維似乎向外爆發。影像既有秩序又有混亂:纖維在豆狀形狀的外部相互纏繞,並在靠近中心的地方近乎平行地射出。

Crawford 說,她的藝術作品是為其他患有慢性病但不願被疾病定義的人而創作的。將一個人的內在生活和外在生活交織在一起是她作品的主題。

比賽的榮譽提名作品代表了各種形式和媒介:雕塑、迷你紀錄片、地圖裝置和配樂影片。

變心 (변심)。圖片來源:Adrienne Lee

最近戴維森學院畢業生 Adrienne Lee 的雕塑作品 變心 (변심) 以金屬和紙張再現了浦肯野細胞,探討了神經退行性變的主題。浦肯野細胞是專門的神經元,在協調、學習和運動中發揮作用。Lee 在她的藝術家宣告中寫道,退行性疾病“類似於對一個人積累的生活經驗之美的背叛”。構成浦肯野細胞樹突的金屬製品融入了韓文字母,這是對 Lee 個人歷史的致敬。她的工作室藝術學位和神經科學輔修也影響了她的其他作品,包括一個 鋼製大腦形狀的雕塑,它足夠大,可以環繞觀眾的頭部。

另一件榮譽提名作品是武漢紡織大學講師 Qi Chen 的 腦電波專案 探討了藝術家刺激微意識狀態人群的大腦並將結果透過藝術作品傳達給他們家人的專案。她創造了一種裝置,可以將腦電波轉換為影像,使原本枯燥的讀數變得易於理解且對旁觀者有意義。Chen 在一部五分鐘的紀錄片中總結了她設計和測試這些裝置的過程,稱之為“功能性藝術和藝術療法”的結合。

獨立藝術家 Guihan Lu 創作了 自我進化 這是一個利用戲劇和自畫像的裝置,透過投影從腦電波套件記錄的影像,這些影像逐漸變形為觀眾可識別的形象。她說她的靈感來自 16 世紀的佛蘭德製圖師亞伯拉罕·奧特柳斯,他創作了現代地圖集,並將其命名為 世界劇場。Lu 的專案 自我進化 獲得了榮譽提名,並將頭腦的內在運作轉變為沉浸式影片和表演——一種可觀察的奇觀。

隸屬於伊朗德黑蘭藝術大學的 Sarshar Dorosti 創作了一部名為 分形大腦 的影片。分形是數學圖形,其圖案以較小的尺度重複出現——換句話說,是一種永無止境的模式。分形幾何學在自然界中隨處可見,例如蕨類植物的葉片和寶塔花菜的頭部。分形大腦 展示了分形的靜止影像和動畫,併疊加了怪異的金屬嗡嗡聲。Dorosti 於 2 月份首次發表了一項預印本研究,調查了 大腦對分形動畫的反應

Maddie Bender 是一位科學作家,也是夏威夷公共廣播電臺的製片人。她是 2021 年《大眾科學》雜誌的 AAAS 大眾媒體研究員。

更多作者 Maddie Bender 的文章
SA Mind Vol 32 Issue 5本文最初以“受慢性病啟發,她創作了關於大腦的獲獎藝術作品”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32 卷第 5 期(),第 30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2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