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火花:用音樂研究創造力

聽力專家和薩克斯演奏家查爾斯·J·林布表示,研究即興演奏時大腦的活動可能為理解創造力提供新的視角,並深入瞭解約翰·柯川的音樂天賦

查爾斯·J·林布可能成為一名爵士薩克斯管演奏家。他成長於一個音樂世家,並早早展現出音樂天賦。他崇拜約翰·柯川,並在哈佛大學讀書期間指揮過一支爵士樂隊。儘管他最終進入醫學院,但他選擇耳鼻喉科部分原因也是出於他對音樂的興趣。作為約翰·霍普金斯醫療中心的聽力專家和外科醫生,他為患者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以恢復聽力,使聾人能夠欣賞音樂。他作為藝術家的感性和熱情繼續影響著他的研究。在過去的 10 年裡,他至少有一半的研究集中於大腦在深度創造力時刻被啟用的區域。正如他所說,他想了解柯川每晚在薩克斯上進行精彩即興演奏時,他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

林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神經學家艾倫·R·布勞恩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在高水平爵士音樂家創作音樂時研究他們的大腦。受試者躺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機器中,彈奏非磁性鍵盤,機器會拍攝他們的大腦影像。然後,科學家們將即興演奏期間的神經活動與演奏記憶樂曲時的神經活動進行比較。林布還可以透過彈奏外部鍵盤與掃描器中的音樂家互動——或者,正如音樂家所說,交流即興重複樂節。[break]

林布的工作部分源於他決心理解這對教育轉型以及鼓勵每個人過上有目的的創造性生活有何啟示。以下是節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什麼科學家應該研究創造力?
雖然我認為創造力很了不起,但我並沒有把它捧上神壇。我將其視為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物過程,有些人能夠將其提升到極其深刻的水平,但從根本上來說,它是人類文明和我們如何進步的基本要求。它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不知道還有哪種特質比創造力更能促進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進化。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如果這是一種生物行為,如果人類是具有創造力的生物,我們真的應該像研究任何其他複雜的生物行為一樣研究它。此外,因為它似乎很重要,不僅對藝術很重要,而且對生活也很重要,所以我們可能應該更好地理解它。

為什麼即興演奏是研究創造力的理想活動?
創造力有很多種形式。對於科學研究,你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典型的創造性行為,要認識到它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創造性行為。寫小說是一種創造性行為,但很難在 fMRI 掃描器中做到這一點,而且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完成的事情也很難研究。音樂即興演奏是自發的。時間尺度相對簡潔,這意味著每次你這樣做,你都可以合理地將其限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並期望獲得具有藝術相關性的結果。這對音樂家來說是一項自然的任務。因此,時間尺度對於科學實驗來說是自然的。

在嘗試按需召喚創造力時,您面臨哪些挑戰?音樂家通常不會在科學實驗室中找到繆斯女神。
音樂家是自願選擇的一群人。我沒有強迫他們參與。他們都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這種體驗在前一兩分鐘是陌生的,然後就變得非常舒適。你身處管狀空間中,周圍一片漆黑,只有耳機——這幾乎就像一個感覺剝奪室,你唯一在做的就是彈鋼琴。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彈鋼琴環境,但沒有什麼能讓你分心。事實上,我認為在這種環境中音樂非常令人安慰,因為它是這個環境中唯一正常的東西。我們使用的鋼琴音質不是最好的。房間裡非常吵。但是沒有一位音樂家抱怨,他們都能夠演奏得很好。有時音樂家會感到尷尬,因為他們無法像平常那樣演奏,但在我看來,他們演奏得非常好。

請告訴我們您在實驗中使用的鍵盤,以及您如何使其適應 fMRI 工作。
完成這項工作的主要問題是人體工程學和磁性。你必須有一個鍵盤,當你在狹窄的管狀空間中仰臥時也能工作。我自己多次進入掃描器,思考讓它工作的最佳方法。我們決定鋼琴應該放在你的膝蓋上,你的手以自然的傾斜角度放在你面前,但你的眼睛——因為你躺著——不能向下看。我們使用了鏡子,所以你向上看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指向另一面指向鍵盤的鏡子。最後,即使你直視前方,你也在看著自己的雙手。

管狀空間的尺寸使得我們只能有 35 個琴鍵。我想把它們做成全尺寸的,這樣演奏者會感覺比較自然。我與一位設計 MRI 相容裝置的工程師合作,他和我可能將這個裝置運送了 10 次,以對其進行調整。這是一個為期兩年的過程。我們必須設計的是一個 MIDI 鍵盤——用於樂器數字介面——所以鋼琴不會發出聲音。每次你按下音符,它都會向計算機發送一個數字訊息,說明按下了某個音符。我使用了一個名為 Logic Pro 的程式,它有一個鋼琴模擬器。當你按下某個音符時,計算機程式會透過耳機播放該音符。當你這樣做時,感覺非常像你在自然地彈鋼琴。

創造力發生時,大腦的神經學變化是什麼?
就我的研究顯示,創造力是一項全腦活動。當你做一些有創造力的事情時,你正在調動你大腦的各個方面。在即興演奏期間,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會發生有趣的活動變化,稱為外側前額葉區域的廣大區域會關閉,基本上是為了讓你對前額葉皮層產生明顯的抑制。這些區域參與有意識的自我監控、自我抑制以及對你即將實施的行為的正確與錯誤的評估。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前額葉皮層的另一個區域——內側前額葉皮層——開啟。這是大腦中負責自我表達和自傳敘事的焦點區域。它是所謂的預設網路的一部分。它與自我意識有關。

您的工作對教育等領域有何啟示?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大腦中實際發生了哪些變化,從而可能減少有意識的自我監控——許多專業的音樂家正在做的事情,而業餘音樂家卻無法做到——那麼這對於那些試圖學習成為即興演奏家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目標。我認為這對於描述是什麼造就了優秀的即興演奏,以及專家自然而然地做什麼,具有啟示意義。教師如何利用這一點並將其運用到課程中是另一回事,但我認為這值得思考。

許多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究創造力。您認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興趣的彙集?
我們有一些分析大腦活動和大腦功能的新方法,這些方法使我們能夠提出科學家可能無法回答的問題。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科學家的普遍情況。科學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群相當保守的人。他們不是那種想要回答藝術領域最冒險問題的人。變數太多,很難解釋,而且沒有很多資助。它不是基於疾病的,等等。現在我們看到,好吧,這些是值得提出的合法問題,我們有合法的方法來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創造力如何影響大腦,以及如何在教育系統中實施創造力,如何鼓勵兒童發揮創造力。

您如何回應那些稱 fMRI 研究為高科技顱相學的懷疑論者和批評家?
這是一個有趣的批評。說頭皮以某種方式成形,和說大腦的某個區域在生理上活躍,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我們真正想做的是窺視藝術家的大腦,看看他在做一些獨特的事情。請記住,我們用於此的方法——fMRI——是一種非常非常推斷性的方法。它在很多層面上都是完全不精確的,充其量你只能推斷出一種與行為模式相關的活動模式。每種方法都有其內在的侷限性,這應該是這樣的。最終,你想要或希望的是,將許多不同的方法,而不僅僅是 fMRI,應用於同一個問題,這樣你就可以看到匯聚的資料。

然而,我們使用 fMRI 是有原因的。它向我們展示了很多我們以前從未真正看到過的東西,即人類行為以最複雜的形式即時發生。但我非常批評任何認為 fMRI 掌握一切答案的人。使用過它之後,我知道它並沒有。另一方面,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提取我們能提取的東西。我的意思是,這是一種很酷的方法。

您的創造力研究對您作為外科醫生的工作以及對人工耳蝸有何啟示?
事實上,我做我現在所做的事情的原因是因為我熱愛音樂。這就是我想要成為一名聽力專家的原因。這促使我主要治療聽覺的手術疾病。人工耳蝸植入可能是治療嚴重感覺障礙的最佳方法,這意味著目前沒有其他感覺像聽覺那樣可以透過人工耳蝸植入來恢復。這些東西在技術上令人驚歎。然而,它們也非常有限。它們最擅長的是為一生中大部分時間聽力完好的人或天生失聰並透過植入獲得聽力的人產生語言。

但音樂完全是另一回事。大多數植入人工耳蝸的人都無法很好地聽到音樂。我的大部分研究都致力於理解在透過人工耳蝸聽到聲音的聾人中,音樂感知的侷限性。我希望努力改進這一點。這也是我研究的很大一部分內容。

對我來說,我工作的這兩個部分都受到將崇高之美帶給聾人的想法的驅動。從聾人到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想法非常了不起。我希望能帶人達到那個境界。

您的創造力研究的下一步是什麼?
“輪流四小節”研究,即我在掃描器中與音樂家交流即興重複樂節,仍在進行中,對自由式說唱歌手的研究也在進行中,我相信這代表了有史以來首次對嘻哈音樂進行的神經科學研究。我即將進入的下一個真正的方向與試圖闡明我們對大腦獎勵機制及其與創造力關係的​​研究有關。為什麼我們喜歡有創造力?為什麼我們喜歡感知創造力?當有人即興創作時,在快樂或獎勵中心方面會發生什麼?神經學上的滿足感在哪裡,它如何根據音樂的情感內容而變化?我一直想知道:為什麼我們喜歡悲傷的音樂?為什麼它讓我們感覺更好而不是更糟?這是大腦中發生的一種有趣的倒置。雖然我們試圖避免生活中的悲傷,但在藝術,尤其是音樂中,我們幾乎會向它靠攏。總的來說,效果是非常積極的。即興演奏會引起類似的反應:當你自發地創作悲傷的音樂時,你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是快樂嗎?愉悅?獎勵的基礎是什麼?這是我前進的方向之一。

對於柯川如何不斷地即興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傑作,您最好的答案是什麼?
我最好的答案,說實話,是他練習了。他是一個痴迷者——他痴迷地練習,即使在演出之後也是如此。他會演出一場,然後回到他的酒店房間練習。而且我認為,他對一個超越表演、超越評論家或聽眾想法的理念著迷。他真正追求的是某種音樂上的完美:擁有一個他以前從未有過的想法,讓這個想法深刻,同時能夠執行這個想法。這三個目標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認為他知道,他唯一能接近這個目標的方法就是讓他的號角一直放在嘴邊。

阿莉西亞·安斯特德The WriterInside Arts(表演藝術主持人協會的會員出版物)的主編。她是哈佛藝術部落格的特約編輯,該部落格是她為哈佛大學藝術辦公室共同創立的。

更多作者:阿莉西亞·安斯特德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04 Issue 5本文最初以“內在火花:用音樂研究創造力”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04 卷第 5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52011-71xiX7QB9pUMrLvdy124Y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