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工業,1916年

審視製造業,其中大部分致力於滿足戰爭交戰國的需求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編者注(2017年4月2日):本週標誌著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100週年。《大眾科學》創刊於1845年,在戰爭年代報道了改變歷史程序的重大創新,從第一批坦克和空戰到首次大規模化學武器襲擊。為了紀念百年紀念,我們重新發布以下文章以及許多其他文章。要完全訪問我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檔案報道,請立即註冊All Access訂閱

到1916年,最先進的工業國家正在地球上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傷亡人數飆升,他們變得越來越絕望。研究和生產資源被緊急需求所劫持,以提供更好的武器和更多的彈藥,以及龐大軍隊所需的所有其他軍事物資。

一些數字講述了經濟和社會如何轉向戰時狀態的故事:德國炸藥產量從1914年的14,400噸增加到1918年的518,400噸。在最初的五個主要交戰國中,機關槍的年產量從4,307支增加到戰爭期間的每年649,216支。在法國,1915年至1918年間,軍需品勞動力從50,000人增加到1,700,000人——其中420,000人是婦女,因為男性人口的44%已被徵召入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國在技術上保持中立,但深入參與世界經濟,向交戰國(主要是協約國一方)提供武器、食品和物資。即使乍一看似乎不具有軍事性質的活動也與戰爭工作有關:美國礦務局在科羅拉多州租用了氧化鈾礦,以生產用於X射線機的放射源——這對於在受傷士兵的身體中找到子彈和彈片非常有用。

這是1916年的簡要遊覽。在ScientificAmerican.com/magazine/sa上的《大眾科學》檔案館中有更多影像

[統計資料來源:Ioannis-Dionysios Salavrakos,《國際歷史與哲學研究雜誌》,第2卷,第1期,2014年3月(炸藥);Kevin D. Stubbs,《衝向前方》(機關槍);encyclopedia.1914-1918-online.net/article/france(軍需品勞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