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冠病例激增令科學家費解

儘管此前特大城市感染率很高,本應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病毒在該國的傳播速度仍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Workers prepares to fill medical oxygen cylinders.

2021年4月18日,在賈巴爾普爾郊外,工人們準備為新冠肺炎患者灌裝醫用氧氣瓶,供醫院使用。

疫情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印度,令科學家們感到震驚。自3月初以來,每日新增病例數呈爆炸式增長:政府報告稱,4月18日全國新增感染病例273,810例。印度的高病例數也幫助全球病例數在過去一週達到每日854,855例的高峰,幾乎打破了1月份創下的紀錄。

就在幾個月前,抗體資料表明,德里和欽奈等許多城市的人口已經感染,這使得一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認為該國疫情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

印度的研究人員目前正試圖查明這場前所未有的激增背後的原因,這可能是多種不幸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傳染性特別強的變異毒株的出現、不受限制的社互動動增多以及疫苗接種覆蓋率低。理清這些原因可能有助於各國政府努力抑制或防止世界各地出現類似的激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目前也經歷了相對於其規模而言的大規模疫情爆發,包括巴西和美國在內的國家每天報告約70,000例的高感染率。但印度目前的每日總數是任何國家有史以來記錄的最高水平之一,並且與美國1月2日看到的300,000例的峰值相差不遠。

“浴缸中的漣漪”

在每日感染人數達到約10萬例的高峰後,印度的COVID-19病例數於去年9月開始下降。但它們在3月份再次開始上升,目前的峰值是前一次的兩倍多。

“第二波疫情讓上一波疫情看起來像浴缸中的漣漪,”孟買P D Hinduja醫院和醫學研究中心的肺病臨床研究員扎里爾·烏德瓦迪亞說道,他在重症監護室工作間隙接受了《自然》雜誌的採訪。他描述了醫院的“噩夢般”的情況,病床和治療方法極度短缺。

索尼帕特阿育王大學的病毒學家沙希德·賈米爾也認為,當前這波疫情的強度令人震驚。“我預料到會有新的感染浪潮,但我做夢也沒想到會如此強烈,”他說。

在12月和1月對SARS-CoV-2抗體(過去感染的指標)進行檢測的研究估計,印度一些大城市超過50%的人口已經接觸過該病毒,這本應賦予一定的免疫力,欽奈國家流行病學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馬諾吉·穆爾赫卡爾說道,他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研究還表明,在全國範圍內,約有2.71億人被感染——約佔印度14億人口的五分之一。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流行病學家拉馬南·拉克希米納拉揚說,這些資料讓一些研究人員樂觀地認為,疫情的下一階段將不那麼嚴重,他常駐新德里。但最近爆發的COVID-19疫情正迫使他們重新思考。

一種解釋可能是,第一波疫情主要襲擊了城市貧民。抗體研究可能不具有整個人口的代表性,並可能高估了其他群體中的暴露程度,他說。

印度韋洛爾基督教醫學院的病毒學家加甘迪普·康格同意抗體資料並未反映病毒傳播的不均衡性。“病毒可能正在進入以前能夠保護自己的人群,”她說。這可能包括較富裕的城市社群,這些社群的人在第一波疫情期間與世隔絕,但在第二波疫情期間開始交往。

快速傳播的變異毒株?

但一些研究人員表示,當前疫情爆發的速度和規模表明存在新的因素:新出現的病毒變異毒株。

烏德瓦迪亞透過軼事觀察到,現在整個家庭都在被感染——這與第一波COVID-19疫情不同,當時只有個人檢測呈陽性。他將此歸因於更具傳染性的變異毒株的存在。“如果一個家庭中有一個人感染了,我可以保證這個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會感染,”他說。

基因組監測資料顯示,在英國首次發現的變異毒株B.1.1.7已成為印度旁遮普邦病毒的主要形式。

而一種新的、可能令人擔憂的變異毒株B.1.617於去年年底在印度首次發現,現已成為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主要毒株。B.1.617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它包含兩種與傳播性增強和逃避免疫保護能力相關的突變。目前已在其他20個國家/地區檢測到。賈米爾說,印度的實驗室正試圖培養它,以測試其複製速度,以及來自接種疫苗的個體的血液是否可以阻止感染。

他補充說,印度的局勢看起來與去年年底巴西的情況類似,當時巴西城市馬瑙斯的COVID-19疫情捲土重來,恰逢一種名為P.1的高度傳播性變異毒株的傳播,該毒株可能能夠逃避早期毒株感染所賦予的免疫力。

但其他人表示,現有的測序資料不足以做出此類斷言。“由於相對於印度的病例數而言,可用的序列數量很少,因此我們確實需要謹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病毒學家大衛·羅伯遜說。

混合、移動和旅行

一些人表示,新出現的變異毒株僅佔印度感染人數激增的一小部分。新德里CSIR基因組與整合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安拉格·阿格拉瓦爾說,在許多正在經歷疫情爆發的地區,它們並不構成測序基因組的大部分。

新德里印度公共衛生基金會流行病學家兼負責人斯里納特·雷迪認為,人們放鬆警惕是更大的驅動因素。“疫情在一個完全開放的社會中再次出現,人們在那裡混合、移動和旅行,”他說。

拉克希米納拉揚說,隨著病例在去年9月的峰值後下降,“有一種公眾說法是印度已經征服了COVID-19”。近幾個月來,大量人群聚集在室內和室外參加政治集會、宗教慶典和婚禮。

全國性的疫苗接種運動於1月份啟動,如果它導致人們放鬆公共衛生措施,甚至可能導致病例激增。“疫苗的到來讓每個人都處於放鬆的心情,”拉克希米納拉揚說。

已接種超過1.2億劑疫苗,其中大部分是印度生產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Covishield的版本。但這還不到印度人口的10%,因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康格說,特別是,印度需要在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加強疫苗接種。

烏德瓦迪亞說,有些人可能在接種疫苗時被感染,因為人群經常與等待就診的病人共用診所候診區。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21年4月21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