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乾旱凸顯氣候變化適應挑戰

當前的乾旱使人們更加關注印度在全球變暖帶來的變化面前的脆弱性

印度正經歷四年內的第二次乾旱,全國範圍內的降雨量比平均水平低約 20%。在該國西部和北部的農業區——例如拉賈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哈里亞納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情況更為糟糕。在旁遮普邦——印度的“糧倉”——降雨量比平均水平低 70%。

ActionAid 國際氣候正義協調員 Harjeet Singh 說:“我們知道八月份的降雨量將無法彌補缺口,問題變得非常嚴重。” “糧食安全方面的實際影響尚待觀察。除非政府做好準備,否則可能會非常悲慘。”

印度四分之三的年降雨量來自六月至九月之間的夏季季風。一旦降雨開始,印度農民就會播種夏季作物,主要是水稻,但也包括油籽和甘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的未來。


農業部門是印度社會的核心。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從事農業,它約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

作物歉收可能會影響國內糧食供應,並可能引發政府禁止農產品出口,進一步動搖國際商品市場,這些市場已經因為美國玉米帶的乾旱而預期產量下降。

本週早些時候,電力中斷導致印度 12 億人口中超過一半的人斷電,這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停電。該國的發電能力和電網基礎設施眾所周知地不足。但許多專家表示,乾旱是一個複雜的因素。降雨減少意味著水力發電減少,農民轉而使用電動泵抽取地下水並灌溉缺雨的牧場。

儘管乾旱已經造成了破壞,但科學家和環境專家警告說,它也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印度在氣候變化面前的長期脆弱性。

尋找乾旱的原因
印度季風的驅動因素常常令氣候科學家感到困惑。預測它們產生的降雨的時間和強度涉及重大的科學不確定性,無論是展望未來幾十年,還是僅僅幾周。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氣候與社會研究所的科學家 Andrew Robertson 說:“這對人們來說相當神秘。” 他解釋說,季風降雨在某一年可能特別弱的最佳訊號是與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相關的溫暖海面溫度。但是,他補充說,即使厄爾尼諾現象也是一個微弱的訊號,並且當其條件像現在這樣處於萌芽狀態時,氣候學家也很難開發出具有高度確定性的季節性預報。

釋出季節性季風預報的印度氣象局 (IMD) 因未在其釋出的資訊中表達這些科學不確定性而受到批評。R. Ramachandran 在《印度教徒報》中寫道,人們有可能辨別出該機構對印度某些地區可能出現乾旱情況的預測。但是,他補充說,IMD 沒有充分解釋其氣候模型的複雜性,這導致觀察家認為降雨量預計會是正常的。

他說:“如果這項資訊要繼續與公眾分享(這項工作始於 1988 年),那麼 IMD 也必須努力向媒體和公眾解釋預報的機率細微差別。”

Ramachandran 指出,季風降雨量在幾十年內變化,並暗示季風目前可能處於其自然發生的變率的“低於正常水平”時期。

Robertson 說:“隨著氣候變化,較溼潤的地區可能會變得更溼潤;乾燥的地區可能會變得更乾燥。” “在季風季節,一些降雨的分佈可能不太均勻。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大的極端情況,更高的強度。這就是模型所暗示的。但是,如果你看看 IPCC 地圖,就會發現有很多不確定性。雖然沒有預測會出現巨大的乾旱,但仍然有理由擔憂。”

世界水資源短缺最嚴重地區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哥倫比亞水資源中心主任 Upmanu Lall 說,即使在最近的乾旱之前,印度也是世界上水資源壓力的“熱點地區”。

他說,該國百分之九十的水資源用於農業部門,但效率通常低下,只有 10% 到 15% 最終滋養了作物。剩餘的大部分最終留在地面上,在那裡蒸發掉——考慮到農民經常從地表深處抽取地下水,這是一個浪費的結果。這項技術需要電力或使用柴油發電機,並已導致旁遮普邦的含水層水位下降高達 60 米,古吉拉特邦下降近 200 米。

他說:“我們在印度學到的是,整個水和能源問題非常嚴峻,而且是由政府政策造成的。”

他說,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饑荒之後所謂的綠色革命導致作物產量增加,但代價是印度自然資源的巨大損失。政府在歷史上遭受降雨短缺且受當前乾旱打擊最嚴重的地區,推廣並補貼水稻等耗水型作物的生產。

他說,旁遮普邦是最明顯的例子。它每年的平均降雨量為 40 到 80 釐米,但水稻種植需要 1.8 米。“從這裡你就可以看出問題所在,”他說。

他說:“在乾旱的情況下,農民瘋狂地抽水,消耗大量能源,”他估計在某些地區能源消耗增加了 25%。

Lall 認為,透過在平均降雨量較高的地區推廣水稻生產,並在印度北部和西部(乾旱頻發地區)輪作耗水量較少的作物(如油籽),該國可以維持甚至提高作物產量,同時變得更能適應極端氣候。

他說:“基本上,你可以透過一項立法解決這個問題。” “透過這種轉變,我們可以實現水、能源、糧食和氣候風險管理。”

他補充說,在較小的範圍內,向更有效率地用電的農民支付現金已經減少了需求。此外,農民傾向於每四到五天給農作物澆水。為他們提供土壤溼度監測器,以幫助確定農作物何時需要水,這有助於打破這種常規做法,並減輕了日益減少的地下水源的壓力。

ActionAid 的 Singh 同意 Lall 的觀點,即為了建設該國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政府必須認真審視水和農業生產之間的聯絡。

他說:“在印度,我們始終需要強調,小農戶(他們在印度佔多數)將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 “公共投資於農業至關重要。這些乾旱不斷提醒我們,你必須繼續在那裡投資能源。”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