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飛船成功抵達火星

印度的首個星際任務“曼加里安”號探測器已進入火星軌道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9月24日,印度的“曼加里安”號探測器按計劃進入火星軌道,印度加入了傑出的火星探測者俱樂部。在此之前,只有美國、前蘇聯和歐洲航天局成功執行了抵達火星的任務。印度的太空計劃是第一個首次嘗試就成功的。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班加羅爾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任務控制室宣佈:“今天創造了歷史。”他補充說:“我們面臨重重困難,但我們戰勝了困難,取得了近乎不可能的成就。”

隨著探測器成功進入軌道的訊息傳來,ISRO控制室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科學家們握手、擁抱和分發糖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曼加里安”號,正式名稱為火星軌道飛行器任務(MOM),被譽為近期歷史上最便宜的星際探索行動之一,耗資7500萬美元——比製作太空題材好萊塢電影《地心引力》的成本還低,正如莫迪指出的那樣。

但前ISRO主席G. Madhavan Nair警告說,如果ISRO要發射一項與NASA的規模和深度相似的任務,最終將花費更多倍的資金。

科學與安全
“曼加里安”號攜帶五臺儀器,用於研究這顆行星的地質和演化,並尋找甲烷,這是生命的一個標誌。然而,一些觀察家對其科學目標持謹慎態度。在華盛頓特區的印度裔行星地質學家阿米塔布·戈什說:“其中一些被誇大和過度解讀了。” “我對MOM能否就火星上現在或過去是否存在生命做出明確的結論持懷疑態度。”

戈什說,MOM不太可能提供在廣度和質量上與近期其他任務產生的資料相比的資料。例如,他認為MOM不太可能為我們對火星地形的理解做出任何重大貢獻,因為NASA的火星全球勘測者已經進行了6.4億次高度測量並詳細繪製了該行星的地圖。

然而,ISRO將MOM描述為“技術演示器”,而不是科學任務。

一些政策專家表示,印度的太空計劃也與其國家安全相關,特別是考慮到中國已經提高了其太空能力並測試了反衛星武器。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智庫的戰略家布拉馬·切拉尼警告說:“中國太空計劃的軍事層面也對印度具有戰略意義。”

儘管兩國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再次升溫,印度和中國在9月中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期間簽署了民用太空合作協議。

中國和日本此前曾嘗試到達火星,但都以失敗告終,分別是“螢火一號”和“希望”號探測器。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4年9月24日首次發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