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繼續有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印度正在坎昆氣候談判中推動建立全球排放監測系統,如果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加入,該系統可能成為與美國達成妥協的核心。 新檔案顯示,據說印度環境部長賈伊拉姆·拉梅什希望美國能給予“對等回報”以促成協議。
拉梅什在提議建立一個美國和中國可能都同意的系統時,明確告訴美國氣候特使託德·斯特恩和副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羅曼,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必須是制定透明系統協議的一部分。 此外,他說,將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期限延長至2012年到期之後是任何協議的關鍵要素。
拉梅什寫道:“請允許我再說一句,如果沒有對《京都議定書》第二個承諾期的堅定承諾,以及美國方面改進的減排承諾,我建議的[透明度]框架根本行不通。”
《氣候導報》獲得的拉梅什致斯特恩和弗羅曼的信件是拉梅什在11月中旬代表主要全球變暖汙染國的氣候談判代表會晤時傳送給華盛頓的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 拉梅什未能出席,但他幫助消除美國和中國在透明度問題上分歧的計劃早已廣為人知。
本週在墨西哥坎昆參加聯合國年度氣候談判的分析人士表示,拉梅什的提議已取得一些進展,可能有助於推動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談判向前發展。 印度是新興大國集團“基礎四國”(BASIC)的成員,該集團幫助制定了《哥本哈根協議》,因此印度的影響力日益重要。
旨在消除僵持點
“我不確定拉梅什的提議是否能解決問題,但他試圖提出一項彌合差距的提案這一事實是積極的。 他參與這件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一直在努力找出如何打破一些障礙,”憂思科學家聯盟的戰略和政策主管奧爾登·邁耶說。
另一位長期關注氣候談判的人士補充說:“我認為中國很難不接受來自‘基礎四國’集團主要夥伴的提議。” 該專家表示,這樣做會“孤立”中國,而這是中國希望避免的。
如何建立一個供發展中國家使用以監測、報告和核實其減排量的系統,已成為談判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以及美中之間的主要僵持點。 中國抵制對其為減少碳排放而採取的措施進行國際監督,而美國斷然拒絕幫助動員數千億美元的氣候資金援助貧窮和脆弱國家,除非它從中國獲得一些關於透明度的承諾。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能源與環境研究員邁克爾·列維說:“雙方都不願意在沒有得到回報的情況下付出。”
他說:“對於美國來說,感覺大部分博弈都是‘付出’,而透明度是他們可以獲得回報的一個方面。” 就中國而言,它不明白美國——在沒有氣候法案的跡象,以及更保守的國會不太可能批准任何新條約的情況下——為了在透明度問題上做出讓步,能夠給予什麼回報。
但他說,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除了討價還價之外,透明度也存在實質性需求,特別是如果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在幾年後才能達成的話。
沒有“懲罰性影響”
他說:“美國的理念是,當你達成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時,透明度是你將承諾與公眾和政治壓力聯絡起來的唯一途徑。 透明度使後續行動更有可能。” 但對於中國來說,在這個國家內部很少有資訊公開,更不用說對外國政府公開了,“這不是容易的領域。”
印度魅力非凡的環境領導人拉梅什登場了,他推動自己的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取得進展,並因此受到了嚴厲批評。
根據他的計劃,全球監測系統的構建將“嚴格理解為這是一個促進透明度和問責制的程式,並且它不會產生任何形式的懲罰性影響。” 各國將自行向聯合國提交報告,一個由多個國家選出的專家小組將審查這些提交的檔案。
根據拉梅什在問答環節中提供的資訊,擬議的系統將適用於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全球2%的國家。 但是,他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仍然存在區別。 像美國這樣的工業化國家將報告其減排承諾的進展情況,而發展中國家將報告其減緩行動——這是一個細微的區別,但很重要。
但即使在提出解決方案時,拉梅什也表示,他認為美國在透明度問題上“小題大做”。
美國能給予什麼?
“在我看來,一旦我們同意它不會具有侵入性,它將尊重國家主權,並且它不會破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厘島行動計劃,它就不像現在這樣具有爭議性或複雜性。”
綠色和平組織中國氣候與能源主管楊愛倫表示,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是否會接受這些想法,以及美國願意——或能夠——給予什麼回報。
她說:“我們已經看到中國正在採取措施提高其資料透明度,因此這對中國來說在技術上並非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中國強烈地感覺到,如果中國做出這種妥協,他們就無法弄清楚能從美國得到什麼回報。”
實際的監測系統提案實際上並沒有要求工業化國家做出太多新的改變。 但是,楊指出,拉梅什在他的開幕信中要求的“對等回報”——特別是美國方面更嚴格的減排目標——不太可能實現。
她說:“我的理解是,拉梅什想與人們分享他的想法,但他也想為此設定條件,並且他想讓這些條件相當高。 他一定知道[這些要求]是不可能實現的。”
列維補充說:“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討論。 如果美國的印度提案至少可以作為向前邁進的一步感到滿意,並且印度可以堅持下去,那麼這將給中國施加很大壓力,迫使其同意。 如果中國確實同意,那將給美國[以及]許多其他事情帶來很大壓力。”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