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月球著陸器失去聯絡

“月船2號”任務的“維克拉姆”著陸器在最終下降階段失去聯絡,據推測已丟失

“月船2號”發射。

印度的行星際太空計劃雖然年輕,但卻毫不缺乏雄心。2008年,該國首次發射航天器“月船1號”進入月球軌道。緊隨其後的是火星軌道探測器任務,於2014年抵達環繞火星的軌道。今天,令人遺憾的是,印度顯然未能實現其可能成為最偉大的里程碑——作為“月船2號”任務的一部分,在月球表面實現無人著陸。如果成功,印度將成為歷史上第四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前三個是美國、前蘇聯和中國。

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20,在“維克拉姆”著陸器的軌跡開始偏離計劃路徑後,訊號丟失,本加盧魯任務控制中心聚集的人群陷入沉寂。當時,著陸器正處於下降的“精細制動階段”,距離月球表面約兩公里。儘管細節尚未公佈,但似乎下降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很可能導致“月船2號”任務的這一激動人心的部分黯然落幕。據信著陸器已墜毀在月球表面。本週早些時候,著陸器與“月船2號”軌道器分離,開始孤獨地前往月球表面。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事先將下降的最後時刻描述為“恐怖的15分鐘”,在此期間,“維克拉姆”的自主著陸系統本應使用推進器引導航天器在月球塵埃中輕柔著陸。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控制中心向失望的人群發表講話時說:“我們取得的成就並非微不足道。”“要有勇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儘管著陸可能失敗,但印度對月球輝煌的追求仍在繼續——“月船2號”任務將繼續進行,僅保留軌道器,並且該國仍計劃未來進軍月球。

歐洲航天局載人與機器人探測理事會的詹姆斯·卡彭特說:“這標誌著印度第二次執行月球任務。”“這是他們首次執行月球表面任務,我認為這對印度來說很重要,但也標誌著國際上對月球探測的興趣日益濃厚。”

著陸約四小時後,“維克拉姆”將展開坡道,讓一輛名為“普拉吉安”的小型六輪漫遊車駛上月球表面。漫遊車配備了攝像頭和兩臺光譜儀,將探索月球表面並將大量資料傳回地球。

著陸器和漫遊車預計將持續至少一個月球日,或地球上的14天,在月球表面工作,直到夜幕降臨,氣溫驟降。在月球日期間,漫遊車可能行進到離著陸器半公里的地方。除了成為民族自豪感的來源外,這14個地球日還可能為全球有志於月球探索的國家提供重要的見解,以幫助未來的探索計劃。

近年來,人們對月球的興趣激增,多個國家和私營公司都在開發訪問月球表面的任務。今年1月,中國的“嫦娥四號”著陸器成為歷史上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航天器;它今天仍在那裡執行,與其部署的漫遊車一起。今年4月,以色列一傢俬營公司開發的“創世紀號”著陸器試圖在月球近側著陸,但在計劃下降的最後時刻墜毀。與此同時,美國宇航局的目標是最早於2024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其他幾個航天大國也在積極開展各自的月球表面任務。

哈佛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喬納森·麥克道爾指出,儘管著陸器失敗,“月船2號”任務(於7月發射)仍然象徵著推動全球月球探測復興的技術進步。“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國家越多,這項技術就越成熟,”他說。“現在不僅僅是幾個超級大國了。”不僅技術推動了這些計劃:除了國家聲望之外,新一代月球探險家還對與到達月球表面相關的令人興奮的科學機遇以及月球未開發且可能蘊藏豐富的資源感興趣。

據信,月球南極在其表面和地表下蘊藏著大量的水冰礦藏,這種資源對於在月球上建造未來人類定居點可能非常寶貴。因此,探索該區域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首要議程,印度領先一步抵達不容忽視。美國宇航局前首席歷史學家羅傑·勞紐斯說,印度現在可以利用“月船2號”進行的勘探可能成為月球探測的遊戲規則改變者。“你可以將[冰]融化成水,並將其轉化為氫和氧,我們可以將它們用於各種用途,並改變維持月球基地的必要條件。”

自然,“月船2號”任務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了冰:軌道器旨在執行一年,將使用雷達和紅外測量從高空繪製月球冰礦藏圖。“維克拉姆”著陸器配備了一套科學儀器,本可以更詳細地調查月球表面。著陸器攜帶了一個熱探針,可以測量月球地下深達10釐米的溫度,還配備了一個地震儀來監測月震,這可以提供有關月球深層內部的重要資訊。“普拉吉安”漫遊車的兩臺光譜儀本可以揭示漫遊車行進路線上月球風化層或土壤的成分。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的阿杰·萊萊說,所有這些都將使科學家“瞭解月球表面有哪些礦物質”。

儘管任務很可能受挫,民族自豪感也受到打擊,但印度對月球的雄心壯志並未消退。該國仍計劃在2020年代開展“月船3號”月球樣品返回任務,以及將印度宇航員送入地球軌道。“[印度]與四大強國[美國、俄羅斯、歐洲和中國]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麥克道爾說。這些國家對太空領域的挫折並不陌生。現在,與成功一樣,印度也認識到太空不僅艱難,而且令人心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