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度過了艱難的一年。“氣候門”洩露的電子郵件將研究人員描繪成專橫跋扈的人。溫和的H1N1流感爆發導致人們指責衛生官員誇大危險,以幫助大型製藥公司銷售更多藥物。哈佛大學的調查人員發現一位明星教授的資料中存在令人震驚的漏洞。由於關於氣候、能源、健康和技術的政策決策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問:最近發生的事件在多大程度上動搖了人們對科學的信心?公眾是否仍然信任科學家?
為了找出答案,《大眾科學》與我們的姊妹刊物、國際科學期刊《自然》合作,對讀者進行了線上調查。超過21,000人透過《自然》和《大眾科學》及其國際版的網站進行了回覆。正如預期的那樣,這是一個支援科學且具有科學素養的群體——19%的人自稱擁有博士學位。但態度因特定問題(氣候、進化、技術)以及受訪者居住在美國、歐洲還是亞洲而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人們在多大程度上信任科學家所說的話?
我們要求受訪者在1(非常不信任)到5(非常信任)的範圍內對他們對不同群體的信任程度進行排名。科學家以顯著的優勢位居榜首。當我們詢問人們在各個主題上對科學家所說的話的信任程度時,只有三個主題(包括令人驚訝的進化論)獲得了比對整體科學家的信任度更高的信心票。
當科學遇到政治:三個國家的故事 科學家應該參與政治嗎?讀者對此的看法因其所在國家而異。德國的最高政治家擁有量子化學博士學位,似乎贊成科學家在政治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則不然。儘管大多數領導人是工程師,但中國受訪者遠不如德國或美國的受訪者那樣熱衷於看到科學家參與政治生活。
建造實驗室,而非槍炮
超過70%的受訪者同意,在經濟困難時期,應保留科學經費。當被問及應該削減什麼時,國防開支是壓倒性的選擇。
技術恐懼
技術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我們詢問讀者哪些技術努力需要加以控制——或至少密切監控。令人驚訝的是,更多受訪者擔心核能,而不是人造生命、幹細胞或轉基因作物。
美國 vs. 歐洲
歐洲人和美國人在對技術的態度上存在明顯差異。與美國受訪者相比,更高比例的歐洲受訪者擔心核能和轉基因作物。(在此分組中,歐洲包括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但不包括英國,英國的觀點更接近美國。)在歐洲和美國,奈米技術似乎都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歐洲人也表達了對科學家就流感大流行所說的話的不信任。
對流感的懷疑
2009年6月11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宣佈H1N1流感爆發為大流行,證實了病毒學家早已知道的情況——流感病毒已在世界各地傳播。各國政府召集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疫苗和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這支醫療武器庫隨時準備對抗一種幸運的是被證明是溫和的病毒。
一年後,兩項歐洲研究指責世衛組織的決策過程受到了利益衝突的玷汙。2004年,一個世衛組織委員會建議各國政府在大流行期間儲備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後來發現該委員會的科學家與製藥公司有聯絡。世衛組織拒絕透露去年建議宣佈大流行的委員會成員的姓名,這引起了人們的懷疑,認為他們可能也與行業有聯絡。
這場爭議在歐洲引起了大量媒體關注——英國小報《每日郵報》宣稱:“一場從未發生過的大流行:製藥公司‘鼓勵世界衛生組織誇大豬流感威脅’”;而這場爭議在美國幾乎沒有被提及。
這場軒然大波似乎明顯影響了歐洲的輿論。在我們調查中,近70%的美國受訪者信任科學家就流感大流行所說的話;在歐洲,只有31%的人有同樣的感覺。這些數字代表了美國和歐洲在民意調查中任何問題上最大的分歧。
氣候否認論正在減少
大量民意調查顯示,相信人類影響氣候的美國人比例有所下降,但我們的調查表明,美國並非最嚴重的否認者之一。(最嚴重的否認者是法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然而,態度可能正在向另一個方向轉變。在過去一年中改變意見的受訪者中,表示他們比以前更確定人類正在改變氣候的人數是表示不太確定的人數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