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平性

美國需要為城市、郊區和鄉村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不久前,紐約、芝加哥、波士頓和華盛頓特區還是城市衰敗的典型代表。但這些城市強勢迴歸:它們挖掘了金融、通訊和技術方面的深厚經驗,在全球化的世界中蓬勃發展。它們完美地展示了城市作為智囊團的力量和韌性。儘管它們也存在問題,但城市地區仍然不斷吸引新的居民,因為面對面的社交網路帶來了經濟、健康和教育方面的益處。但如果城市如此有益,那麼為什麼美國的政策卻對它們不利呢?

在住房、教育、交通、環境和社會服務方面,現有的規則和支出優先事項對城市不公平。廉價汽油、高速公路補貼、購房稅收優惠、對城市教育的自滿以及立法者的分配,都給予郊區和農村地區優惠待遇。即使是那些本應為公平的城市政策搖旗吶喊的國家領導人也動搖了。自西奧多·羅斯福以來最具有城市背景的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也使刺激法案向美國農村地區傾斜了更多資金。人口最少的五個州獲得的人均資金是其他州的兩倍。

反城市政策不僅損害了市中心城市核心區的居民,也損害了更廣闊的都市區——甚至可以說損害了整個國家。城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與其人口不成比例。當城市被拖累時,每個人都要付出代價;當城市發展良好時,它們的腹地也會受益。例如,波士頓的復甦使整個馬薩諸塞州變得富裕起來,該州的福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查爾斯河畔孵化出的新思想和新技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公平地說,城市和郊區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而且過分強調城市核心區與國家其他地區之間的區別很容易。真正令人擔憂的是不平衡。分析師們已經提出了許多糾正這種不平衡的方法。首先,限制房屋抵押貸款利息扣除額,這代表著對房主(主要是郊區居民)的補貼,而以租房者(主要是城市居民)為代價。這項舉措應輔之以增加市中心中低收入公寓供應的措施,因為市中心對許多美國人來說已經變得過於昂貴。其次,提高汽油稅,並在城市地區實施擁堵收費,以便社會不再補貼駕駛。這些收入可以用於改善公共交通,儘管公共交通更環保,但現在上班的成本通常高於開車。第三,考慮採取激進措施來改革龐大、臃腫的城市學校系統,這些系統面臨著在其轄區內教育數萬名富人和窮人的挑戰。城市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在本期雜誌中發表了兩篇文章,他認為,解決如此艱鉅任務的方案可能來自政治光譜的左翼或右翼:例如法國那樣的全國性高質量學校系統,或者認真努力實施代金券制度。

歸根結底,問題在於美國的政治制度對人口稠密地區不利。國會指定專項資金的制度意味著基礎設施資金的分配是基於政治交易,而不是基於人們實際居住和工作的人口統計資料。讓愛荷華州和新罕布什爾州的人民始終在總統初選季中率先出場有很多可取之處——這些州的公民認真對待他們享有的特權角色——但這意味著候選人幾乎沒有動力去談論住房政策或基礎設施老化等城市問題。

基本問題是公平。為什麼政府政策應該偏袒擁有住房而不是租房,偏袒駕駛而不是公共交通,或者偏袒一個學區的孩子而不是另一個學區的孩子?目前的激勵措施鼓勵人們在郊區定居,而他們原本可能更喜歡住在市中心——即使不考慮其環境成本,這種偏見也毫無道理。而這些成本是巨大的。為了控制我們的碳排放,我們將需要更靠近我們的鄰居。從簡單的公平和理性的、基於科學的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消除公民向外擴散的激勵措施應該是我們的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