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氣候報告的評論:美國強調不確定性、化石燃料

政府代表在最終國際報告發布以限制升溫前權衡意見

本週,頂尖研究人員與政府官員在韓國聚集,共同應對一項科學共識,即維持安全全球氣候需要立即採取積極行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計將於週一釋出一份期待已久的報告,顯示如果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平均升高 1.5 攝氏度,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以及科學家一度認為安全的 2 攝氏度情景。

該研究預計將呼籲大幅削減化石燃料使用,並加大碳固存力度,以符合較低的溫度目標。它還可能警告稱,升高 2 攝氏度將造成重大損害。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首先,政府需要發揮作用。

“這是政府與科學界共同擁有報告主要發現的一種久經考驗的方法,”關注科學家聯盟的首席氣候科學家彼得·弗魯姆霍夫說。

來自 195 個國家的代表自週一起與科學家們一起被隔離,在媒體和公眾的視線之外工作,以敲定報告所謂的決策者摘要。這是報告調查結果的概要,很可能受到最多的關注。它將在制定政策和為《巴黎協定》的實施提供資訊方面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國家代表正在逐行審查摘要,要求對所有內容進行修改,從措辭到分號的位置。

“顯然,這些修改,無論大小,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因此對各種事物產生影響,”弗魯姆霍夫說。“但就遊戲規則而言,底線是這不是對等者之間的談判。”

然而,政府官員並沒有最終決定權。這項責任屬於由其國家提名撰寫報告各章節的來自近 40 個國家的 91 位科學家。他們必須選擇接受政府的行編輯。

這項練習的目標是達成一份最終摘要,該摘要是該機構一致同意的,能夠捕捉到底層報告中關於減緩和影響等問題的核心發現——而不是要求官僚機構認可科學家的工作。

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可能有一個或多個國家會背離傳統,試圖阻礙整個程序,尤其是在預計這份報告將建議比過去呼籲的更大幅度的減排的情況下。

“有什麼可能阻礙這件事嗎?當然,”弗魯姆霍夫說。

他和其他人表示,政府可能會採取行動推遲摘要以及可能的底層報告的釋出。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否會這樣做。在仁川舉行的會議進展緩慢,但專家表示,這沒什麼新鮮的。談判人員有一個最後期限:他們必須在週六晚上結束,為在同一地點舉行的綠色氣候基金會議讓路。

美國已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其在韓國的代表是美國國務院全球變化辦公室主任特里格·塔利。

在 E&E News 獲取的評論中,美國和其他國家對科學家編寫的摘要草案中的 66 個要素提出了異議。

美國抱怨說,該報告過於關注可持續發展,這“超出了報告作者的任務範圍,也超出了 IPCC 本身的授權範圍”。它告誡作者要強調其所說的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領域,包括關於氣候敏感性和所謂的碳預算等核心科學問題,即世界在保持在一定範圍內仍可排放的量。

美國還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著發展中國家化石燃料的使用“爆炸式增長”,全球貧困有所減少。

評論指出,“報告和 SPM 沒有對與追求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 攝氏度的行動相關的經濟、社會和發展成本進行均衡評估”,這些評論本應由國務院準備,並獲得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的批准。

“通常,”評論繼續說,“作者們認為權衡是可以解決的,可以透過使用再分配政策或採取被認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來解決。”

特朗普政府官員在去年於德國波恩舉行的氣候談判中強調了類似的主題,當時白宮前顧問喬治·大衛·班克斯 吹捧了核能和先進化石燃料技術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氣候目標與明顯相互競爭的減輕全球貧困優先事項之間取得平衡的必要性。

如果 1.5 度報告推遲數月,可能會影響到 12 月在波蘭舉行的集體盤點活動——即所謂的塔拉諾阿對話,旨在激勵各國加強其對巴黎的承諾。各國被要求在明年 9 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秘書長峰會之前準備好新的承諾;它們正式到期是在 2020 年底的氣候談判中。

2015 年巴黎峰會授權 IPCC 報告,部分原因是解決脆弱國家對新協議不足以防範氣候變化最壞影響的擔憂。

該協議的文字呼籲各國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遠低於 2 攝氏度的範圍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進一步限制在 1.5 攝氏度”,但島嶼國家和貧窮國家認為 2 攝氏度無法保護它們。

即使各國實施了當前的巴黎承諾,它們也無法達到 2 攝氏度的限制。對巴黎承諾的氣溫升幅估計高達 3 攝氏度。

一切照舊的情景更高。

“世界各國政府必須認真對待這份報告,並採取基於科學的政策來刺激真正的減排,”聯合國氣候談判中最不發達國家談判集團主席、衣索比亞的格布魯·傑姆伯·恩達萊烏說。“我們世界的自然系統對我們施加了我們無法談判的限制,所有國家都需要採取相應的公平和雄心勃勃的氣候行動。”

經 E&E News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 www.eenews.net 上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的每日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