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艾達·洛夫萊斯,第一位計算機程式設計師

與藝術家悉尼·帕多瓦的問答,她的影像小說描繪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數學家與發明家查爾斯·巴貝奇的友誼

Pantheon 和 悉尼·帕多瓦

第一臺可程式設計計算機——如果它被建造出來——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機械裝置,齒輪、槓桿和穿孔卡片叮噹作響地運轉。這是英國發明家查爾斯·巴貝奇在 1837 年設計的分析引擎的願景。雖然巴貝奇因構思了這臺機器而受到讚譽,但也許是他的朋友 艾達·洛夫萊斯 最理解它的前景以及計算機有朝一日將實現的潛力。洛夫萊斯是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勳爵的女兒,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數學家和知識分子,她翻譯了一篇關於分析引擎的義大利文章,並用關於該機器功能的廣泛註釋對其進行了補充。在這些註釋中,她不僅比巴貝奇更清楚地解釋了引擎,而且還描述了它可以執行的演算法,這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程式。

洛夫萊斯在與巴貝奇的友誼早期就去世了,分析引擎從未被建造出來——除了在藝術家兼動畫師悉尼·帕多瓦的影像小說《洛夫萊斯和巴貝奇的驚險冒險》(Pantheon,2015 年 4 月)的頁面中。在帕多瓦的故事中,兩位朋友完成了這個龐大的引擎,併成為了一對古怪的、精通科技的打擊犯罪二人組。大眾科學與帕多瓦談論了 艾達·洛夫萊斯日——在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二慶祝——的重要性,以及帕多瓦自己作為一名在數字動畫技術領域工作的女性的經歷。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是什麼吸引您關注洛夫萊斯和巴貝奇的故事?
那是一個意外。我和我的朋友蘇·查曼(Lovelace Day 的發起人)在一家酒吧裡,當時她建議我寫一篇部落格文章。我並沒有真正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科技女性——我使用電腦工作,但非常勉強。我在幾個晚上做了一個非常簡短的關於洛夫萊斯和巴貝奇的傳記漫畫,然後它得到了很多關注。然後我就對這個故事著迷了,並且完全愛上了洛夫萊斯和巴貝奇。從那時起,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洛夫萊斯日的想法是什麼?
我與洛夫萊斯日沒有任何正式的聯絡。但是,透過設立一天,讓您在網際網路上充斥著關於女性在科學和技術領域做酷事的部落格文章,您就可以創造一種感知轉變:有很多女性在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所以[女性會認為],“我不是怪人。”

艾達·洛夫萊斯的故事與當今科學領域的女性有何關聯?
很難走筆直的道路並遵循完美的道路,這是 19 世紀的女性必須做的。洛夫萊斯讓我想起了現代女性及其與科學的關係,因為她對此感到矛盾,[想著],“我是想進入人文科學領域還是想學習數學?”她非常清楚自己作為一名數學女性的古怪之處;她知道自己不應該學習數學,這在心理上對她來說非常困難。我認為很多女性都能體會到這種必須把一切都做對並在科學領域感到不自在的感覺。

作為一名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女性,您自己是否也感受到了這一點?
我認為這可能是我長期以來一直遠離計算機動畫的一個原因——你會以一種讓工作變得非常困難的方式過度敏感。那種感覺你不是本地人,有點像在敵方領土。這很微妙,但我認為當你開始遇到困難時,它仍然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

您認為情況正在好轉嗎?
我教動畫。每年我的班級裡都有越來越多的女生,她們的表現非常出色,不僅在動畫方面,而且在技術和繫結等方面也是如此。所以我的領域肯定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這真是令人鼓舞。

您說您勉強使用電腦工作。您喜歡巴貝奇的分析引擎的什麼地方?
我不喜歡計算機的抽象性。然而,我喜歡分析引擎,因為你可以看到它的每一個部分,並理解它的作用。這只是一種更直觀的方式來掌握所有這些概念。

例如,我喜歡這些滾筒!沒有人談論滾筒[儲存機器程式的機制],這對我來說是最神奇的事情。我喜歡它們,因為它們顯然是從音樂盒或管風琴改編而來的,帶有銷釘和所有東西,這真是太棒了,因為巴貝奇與街頭音樂家有過一場著名的戰爭。我喜歡那裡的共鳴。而且它們只是這些美麗、巧妙的東西,一張卡片可以讓您執行包含數十個槓桿的整個非常複雜的序列。我認為它們非常令人愉快。

在現代,洛夫萊斯的作品被稱為計算機程式的先驅。她在世時得到認可了嗎?
就在前幾天,我實際上發現了一份 1852 年加拿大報紙的訃告——對於洛夫萊斯訃告來說非常罕見——完全關注她的分析引擎論文。所以我非常高興。幾乎其他人都會說,“哦,拜倫的女兒”,甚至不會提及數學。

莎拉·萊溫·弗雷澤大眾科學的高階新聞編輯。她計劃、分配和編輯月刊雜誌的“進展”部分,以及編輯線上新聞。在 2019 年加入大眾科學之前,她曾在 Space.com 擔任副編輯,記錄了人類探索星空的旅程。(甚至更早之前,她曾在大眾科學擔任印刷實習生。)弗雷澤擁有布朗大學數學學士學位和紐約大學科學、健康和環境報道專案的文學碩士學位。她喜歡音樂劇和數學紙工藝。

更多作者:莎拉·萊溫·弗雷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