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諾貝爾獎
本屆獎項的一大亮點是,科學家獲得了和平獎,這是自 1995 年以來的首次。今年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曾為《大眾科學》撰稿:馬里奧·卡佩奇和前副總統阿爾·戈爾——如果算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那就是三位。
生理學或醫學獎:猶他大學的馬里奧·卡佩奇、卡迪夫大學的馬丁·埃文斯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奧利弗·史密西斯,因他們發現了導致小鼠基因靶向的技術。這種“敲除”過程使單個基因失活,從而揭示其真實功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物理學獎:巴黎-南方大學的阿爾伯特·費爾和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的彼得·格林貝格,因他們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即微弱的磁場變化可能導致電阻的巨大差異。iPod 和其他硬碟裝置的存在歸功於這種效應。
化學獎:柏林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弗裡茨·哈伯研究所的格哈德·埃特爾,因他開發了研究表面反應的方法——這對於深入瞭解許多過程至關重要,例如鐵生鏽、生產人工肥料的反應,甚至臭氧層的破壞。
和平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和阿爾·戈爾,因他們努力傳播關於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的知識,併為應對氣候變化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