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年,英國科學家亨利·卡文迪許用鉛球、木杆和金屬絲製成的裝置測量了重力的強度。在21世紀,科學家們正在用更精密的工具做著非常相似的事情:原子。
重力可能是物理學入門課程中的早期主題,但這並不意味著科學家們沒有仍在嘗試以越來越高的精度來測量它。現在,一群物理學家已經使用時間膨脹——由速度增加或引力引起的時鐘變慢——對原子的影響做到了這一點。在1月13日線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宣佈他們已經能夠測量時空曲率。
這項實驗是稱為原子干涉學科學領域的一部分。它利用了量子力學的一個原理:正如光波可以表示為粒子一樣,粒子(例如原子)也可以表示為“波包”。正如光波可以重疊併產生干涉一樣,物質波包也可以。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特別是,如果原子的波包被分成兩部分,允許進行某些操作,然後重新組合,那麼波可能不再對齊——換句話說,它們的相位發生了變化。
德國烏爾姆量子技術研究所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魯拉告訴 Space.com:“人們試圖從這種相移中提取有用的資訊。”魯拉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撰寫了一篇“觀點”文章,評論這項新研究,該文章於今天在同一期的《科學》雜誌線上發表。
引力波探測器的工作原理與此類似。透過以這種方式研究粒子,科學家可以微調宇宙一些關鍵運作背後的數字,例如電子的行為方式以及重力的真實強度——以及它如何在相對較小的距離上微妙地變化。
斯坦福大學的克里斯·奧弗斯特里特和他的同事在這項新研究中測量的就是最後一種效應。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創造了一個“原子噴泉”,它由一個33英尺(10米)高的真空管組成,頂部環繞著一個環。
研究人員透過向原子噴泉發射雷射脈衝來控制它。透過一個脈衝,他們從底部向上發射了兩個原子。這兩個原子到達不同的高度,然後第二個脈衝將它們擊落。第三個脈衝在底部捕獲原子,重新組合原子的波包。
研究人員發現,這兩個波包是異相的——這表明原子噴泉中的引力場不是完全均勻的。
“這……在廣義相對論中,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時空曲率的影響,”魯拉告訴 Space.com,他指的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最著名的理論之一。
由於較高的原子更靠近環,因此由於環的重力,它經歷了更大的加速度。在完全均勻的引力場中,這種效應會相互抵消。但這裡的情況並非如此;原子的波包反而是異相的,並且由於時間膨脹效應,經歷更大加速度的原子與其對應物的時間略有不同步。
結果是一個微小的變化,但原子干涉學足夠靈敏,可以檢測到它。魯拉告訴 Space.com,由於科學家可以控制環的位置和質量,“他們能夠測量和研究這些效應。”
儘管這項發現背後的技術——原子干涉學——可能看起來很神秘,但研究人員表示,原子干涉學有一天可能會被用於探測引力波,並幫助我們比 GPS 更好地導航。
版權所有 2022 Space.com,Future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