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種族和性取向的內隱偏見有所減少  

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內在態度可以改變——但並非對所有身份群體都如此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心理學家有大量證據表明,內隱社會偏見——我們與特定種族、性別和其他類別相關的自動、本能的態度——是普遍存在的,許多人認為這些偏見不會改變。這些感受太根深蒂固了。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對幾個社會群體的內隱和外顯(即有意識的)態度都變得更加溫和。

這項研究使用了來自一個名為“內隱專案”的網站收集的標準內隱態度測試資料。參與者被要求快速按下某個電腦按鍵以響應螢幕上出現的積極詞語(如“快樂”),以及另一個按鍵以響應消極詞語(如“悲慘”)。這些詞語與代表兩類人群的影像或詞語(如黑人和白人)交錯出現,參與者被要求使用相同的按鍵來標記這些人群。例如,當黑人而非白人面孔與消極詞語共享一個按鍵時,更快的反應表明存在種族偏見。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苔莎·E·S·查爾斯沃思和馬紮林·R·巴納吉分析了美國成年人在十年期間進行的超過四百萬次結果,這些成年人參加了針對性取向、種族、膚色(面孔顏色不同但形狀相同)、年齡、殘疾和體重的內隱聯想測試。受訪者還在螢幕上回答問題,明確地評價他們對每個類別的人的喜愛程度。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從2007年到2016年,所有六個類別的外顯偏見都有所下降;降幅從49%(性取向)到15%(體重)不等。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內隱偏見也有所下降——性取向下降了33%,種族下降了17%,膚色下降了15%(圖表)。研究人員在2019年初線上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報告說,大部分降幅發生在所有世代。“這是一篇非常酷的論文,”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學家基思·佩恩說,他在自己的工作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偏見減少。“我認為這將引發很多對話。”

然而,查爾斯沃思和巴納吉也發現,關於年齡和殘疾的內隱偏見沒有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而對超重人群的偏見則上升了5%。

研究人員說,有幾個因素可以解釋不同類別之間的差異。在他們的資料集中,種族、膚色和性取向的內隱偏見一開始就低於年齡、殘疾和體重的偏見。而降幅最大的內隱偏見也是受到更多社會關注的偏見。與此同時,近年來與肥胖相關的汙名可能有所增加。

接下來,該團隊計劃探索不同人口統計學和地理區域的內隱和外顯態度變化,以及是否有證據表明這些趨勢與政治兩極分化有關。

致謝:阿曼達·蒙塔內斯;來源:苔莎·E·S·查爾斯沃思和馬紮林·R·巴納吉在《心理科學》雜誌第30卷第2期(2019年2月)發表的“內隱和外顯態度的模式,第一卷:2007年至2016年的長期變化和穩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