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接近首次對如何使用透鏡和光線放大物體進行有意義的書面描述的一千周年。公元 1011 年,阿拉伯科學家伊本·海賽姆(Alhazen)開始撰寫《光學書》,其中描述了放大鏡的特性,這些原理後來促成了顯微鏡的發明。2009 年奧林巴斯 BioScapes 數字影像大賽的參賽者們,是對近 1000 年來使不可見變為可見的恰如其分的致敬。
光學顯微鏡,在代代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不斷提供令人驚歎的證據,證明在人眼解析度之外,存在著一個廣闊的微觀世界,它圍繞著我們,也存在於我們體內。微觀世界的藝術美感可以在這些照片中看到:僧帽水母觸手上攜帶毒素的隔室呈珠狀帶狀排列,單細胞藻類一排排如寶石般,以及三角龍骨骼紅黃相間的圖案,讓人聯想到一條花哨的領帶。《大眾科學》特別感興趣的一些獲獎和榮譽提名作品如下。
> 幻燈片:10 位攝影大賽獲獎者 > 幻燈片:15 位《大眾科學》工作人員評選出的榮譽提名 > 超越靜態:6 部大賽獲獎影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注意:本文最初的標題為“揭示微觀世界”。